环卫科技网·舆情

10月21日上午,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在党的二十大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中国全面禁止了洋垃圾进口,实现了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当天,#中国已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登上热搜榜第一位,在榜时长274小时。
环卫科技网检索发现,#2021年起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两年前就曾登上过热搜榜,与之相比,如今固体废物相关话题热度增长了整整5倍。一时间,全面禁止洋垃圾、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的消息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成为环境卫生领域的热点舆情事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公众开始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到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周边环境。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既是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也是逐渐成为一个较为沉重的话题。作为危害我国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源头,“洋垃圾”网络舆情理应得到关注和重视。
目前来看,“洋垃圾”相较于其他环境卫生问题的网络舆情既存在共性特征,也有其特殊性。值得聚焦的问题是:“中国已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这一网络舆情有何特殊性?公众关心的议题有哪些? 舆论场上的关键点是什么? 环卫科技网舆情研究室基于网络公开报道以及公众评论跟帖内容为数据分析落脚点,通过内容、舆情信息和公众视角分析以期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从而进一步提出“洋垃圾”舆情引导的相关建议。
一、中国已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内容分析
从定义上来看,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丧失原有的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体、半固体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也因此,进口固体废物俗称“洋垃圾”。
我国对“洋垃圾”的治理由来已久。作为20世纪80年代工业资源短缺时的“资源捷径”,洋垃圾曾产生过积极作用;到了90年代,环境正义的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洋垃圾”造成的污染遭全社会诟病,其弊端开始渐渐显露。
自2017年开始,固体废物进口量持续减少,到2020年9月1日“新固废法”正式施行,规定国家逐步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再到2021年起全面禁止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弃物,直至二十大官宣“我国已实现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经过多年努力,进口固体废物终于已经成为历史。
回看洋垃圾在我国的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政策的转变背后体现的是环保发展理念的转变,正如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二、“洋垃圾”舆情信息分析
1、整体态势分析
我国已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的消息曝出后,引发了全社会的巨大关注,在官方媒体、自媒体以及网民之间产生热烈反响。舆情监测显示,与“洋垃圾”“固体废物”相关的舆情信息合计高达1.5亿+;近半年来舆情量也超过10万,百度指数“洋垃圾”关键词搜索指数于10月21日升到波峰,信息总量为6000篇(条)。
从整体搜索趋势来看,舆论关注“洋垃圾”的在消息爆料前期仅有较小波动,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为舆情酝酿期;相关信息10月20日开始迎来爆发性增长,10月22日之后下降,下降幅度与之前上升相比显著放缓,基本呈倒“V”字形态势。
2、信息来源分析
网络平台上洋垃圾、固体废物进口的舆情信息传播中,微博、新闻客户端和门户网站占比分别为26%、19%、15%,排在前三位。微博以其即时性、交互性、终端交互的特点成为最重要的传播平台,新闻媒体和网民聚集在微博上发表观点,成为舆论的中坚力量。此外,纸媒、网络媒体与新媒体的配合更为密切,新闻客户端、门户网站的传播方式为用户带来更为多样、方便的信息接收渠道。
与几年前的信息来源分布对比,微信、短视频的信息传播量明显增多,分别占比12%、10%,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抖音、快手短视频活跃着大量的自媒体,在传播“洋垃圾”方面颇具优势;门户网站、行业媒体、政府媒体、企业网站的信息传播也在形式上出现创新,科普“固体废物”内容和技术含量有所增加。其它类别占比9%,主要是指知乎、贴吧等网络社区,这些网络社区上有相当数量的网民关于“洋垃圾”“固体废物进口”的代表性言论、讨论。
3、媒体态度分析
通过环卫科技网针对网络公开报道聚类分析发现,媒体传播“洋垃圾”、“固体废物零进口”消息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
(1)传播固体废物零进口消息,38%
对大多数新闻媒体来说,固体废物零进口为单一性消息来源,因而大部分的报道内容为确定性事件的单向传播。凤凰网、长安街知事、新闻晨报、新华网等媒体均报道了固体废物零进口的消息,扩大了受众面。
(2)深度分析固体废物零进口,16%
新闻媒体、自媒体深入分析固体废物零进口的原因、影响,并发表相应的观点看法。如人民网在《中国为什么要对“洋垃圾”说不?》一文中表示,“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需要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告别‘以环境换经济’已是必然趋势”;中国散协固废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认为“‘洋垃圾’不再,也将大大加速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表态“洋垃圾,终于滚出了中国!”
(3)关注固体废物进口违法案件,14%
我国已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的消息宣布后,不少违法案件也被媒体所关注。半岛晨报发文《大连海关查获34吨固体废物》、法治现场《近500吨“洋垃圾”伪装再生纸浆被扬州海关退运》、澎湃新闻《上海首次在进口货运渠道查获废人发半吨:卷曲凌乱、混杂污物》,这些案件也成为话题度极高的司法实务问题。
(4)科普“洋垃圾”相关内容,13%
科普“洋垃圾”方面,微信公众号和政府网站为最重要的阵地,深圳海关12360“带你了解海关打击非法进口固体废物有关规定”、章丘生态环境环保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宣传各地固体废物政策,9%
关于固体废物的地方性政策在舆论场上备受关注,产生较高声量。如《湖南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一张网”和“一张图”》《河北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广东:到2025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超过80%》《浙江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等。
(6)“洋垃圾”国际行动,8%
作为世界最大的固体废物进口国,中国在实现洋垃圾全面禁止之后,多国开始效仿。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洋垃圾”祸害发展中国家》,表示“在中国的积极示范下,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开始采取行动,对内打击相关产业、对外限制垃圾进口。”同时提出“解决垃圾出口问题,发达国家要承担相应责任。”
(7)其它,2%
另外,部分企业还紧跟政策形势,开展技术进展交流和相关项目宣传工作。
三、基于内容主题的公众关注分析
网络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出现,使传统意义上的大众媒体的功能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政策类议题,大众媒体不再“一枝独秀”的占领议程设置的高地,网络舆论也正发挥着强大力量。在“洋垃圾”舆情中,上述一些议题在网络舆论议程建构以速度更快、力度更深的姿态产生着特有的公众舆论影响力。
整体而言,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事件舆情网民正面情感高达67%,占据主导性地位,支持以及伴随着激情澎湃的情绪宣泄在舆论场中瞬间井喷;中立情感占比23%,基于事件的单纯转发与无表态的传播,构成网民中立态度,这也说明在政策利好的新形势下,大多数网民都不可能置身事外;负面情感占比10%,对洋垃圾的追责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反思成为网民负面态度的主要来源。
(1)舆论支持与期待
我国已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这一消息带来的舆论倾向是非常明显的,公众的呼声和支持声音尤为强烈,具有舆论场压倒性表现。网民纷纷表示“为了下一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点赞是必须的”“环境状态的改善有目共睹”,也有网友称“以后要把生物体也囊括进来”“持续发力”“还需要继续加油”,其中隐含着更大打击力度的舆论期待。
(2)舆论持续关注
无论是舆情趋势还是舆情话题来看,媒体对“洋垃圾”的持续报道也引发了网民对洋垃圾产业的持续关注,比如洋垃圾的高利润、不为人知的用途、潜藏的危害等等。
(3)舆论追问反思
全面禁止洋垃圾进口之后,舆论场上的追问和反思并没有停止,特别是相关违法案件时有发生的背景,网友“小马说事儿”就表态“洋垃圾又来叩国门,垃圾接盘侠成历史,中国已坚定转向”,并反思个人应该做些什么,“我们作为个体,还是要务实地践行环保,少做哗众取宠、不,哗众而让人生厌的事。”
四、舆情关键点研判
从以上舆情研究结果看来,在“洋垃圾”领域的官方媒体引导之下,网民舆论的议程建构得到了实现,如何加强政府和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实现更有效的沟通是应解决的难题。
1、加强正面宣传和舆情引导
及时到位地加强“洋垃圾”禁令的宣传工作,减少信息交互传播的“堵点” 和“时间差”,提高社会公众和国际社会对我国在固体废物管理领域取得成效的知晓率和认可度。对新闻媒体来说,采取伴随式报道等方式,深入宣传我国在固体废物进口管理、打击洋垃圾走私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以正确的信息增强公众理解,避免负面网络舆情。同时,通过宣传加强国内废物回收利用管理和垃圾分类、持续提升固体废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等工作成效,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2、加大“洋垃圾”违法行为处置力度
一是适时提高对走私洋垃圾、非法进口固体废物等行为的处罚标准,巩固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成效。二是加大对违法犯罪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彰显打击违法行为的坚强决心,创造良好执法环境。三是,组织开展洋垃圾进口检查,依法从重从快处理违法企业并启动“一案双查”,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3、讲好生态环境保护的中国故事 书写舆论愿景
强化境内外新闻媒体、民间智库、行业协会商会、社会公众等主体对我国固体废物零进口的成效和工作难点的正确认识,尤其做好“生态文化”输出工作,积极参与环保国际论坛和会议,持续做好“大外宣”工作,增强话语权与主动权,着力提高我国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国际传播影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
五、结论
2022年,环境污染治理、绿色发展成为环境行业的主旋律。“洋垃圾”禁令,一方面斩断了已经形成的污染链条,相关企业实现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另一方面也为固体废物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见,随着固体废物管理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洋垃圾将依旧是舆论的关注重点。面对“洋垃圾”舆情的关键问题,只有国家、媒体和个人共同努力,舆论场上下积极作为,我国洋垃圾问题的彻底解决才能达到一种更加合理的状态。

环卫科技网·舆情
环卫行业舆情大数据服务平台
0
粉丝数
3756
阅读量
19
点赞量
2023年全国环境卫生行业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初审结果公示
2023-09-15
从个人服务到企业级,环卫科技网培训再升级!
2023-09-15
垃圾焚烧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公开选聘总经理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