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合作伙伴 侵权投诉
投稿
首页资讯关注头条独家培训环TV环卫汇环卫圈
环卫科技网 > 资讯 > 正文
基于“垃圾分类”舆情大数据的社会感知评价分析
2022-09-11
来源:环卫科技网
作者:鹿秀云
垃圾分类舆情
2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19年7月1日上海正式开始强制实行垃圾分类以来,网络上关于垃圾分类舆论传播和话题热议已经走过了4年有余。期间,这场由线下开始,包含上海在内的厦门、深圳、杭州、宁波、北京、苏州等46个重点城市,到50个地区共146个单位进入重点示范名单而引发的多重线上讨论,为垃圾分类的落实推进(政府的规则与监督宣传、公众观念的建立与垃圾分类教育)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舆论阵地。一方面,通过官方、媒体以及公众的网络行为轨迹能够窥见社会之于垃圾分类现状的基本感知,如不同传播主体在垃圾分类讨论中重点关注哪些议题、持何种情感态度、不同的观点碰撞带来怎样的结果和影响;另一方面,研究分析以“垃圾分类”为代表的环卫行业舆情变化,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调控策略,可对相关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有所帮助。

二、研究设计

首先,网民行为数据以及媒体传播数据为本文研究是起点,也是关键点,其获取主要基于百度指数和环卫科技网两大平台;其次,根据采集到的数据运用高频词分析、情感分析以及文本分析等方法,得到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感知评价,并与媒体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进一步解读数据表征背后的影响因素,提出可行性的传播建议。其中,垃圾分类舆情大数据的具体来源如下。

1、网民行为数据

百度指数也称百度搜索指数,官方定义是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科学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频次的加权和。在百度指数页面将“垃圾分类”作为关键词键入,选取时间段为2019年7月1日——2022年9月1日,即可得到相关指数趋势。此外,笔者还关注到需求图谱和地域分布,他们分别代表用户搜索“垃圾分类”关键词的相关程度和搜索者的所处空间的关注度。

2、媒体数据

依托于专业环卫行业媒体“环卫科技网”数据平台,以“垃圾分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统计出总体发布数量占比、月度发布数量情况,挖掘深度文章、原创内容文本,结合“易词云”工具对关键词词云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

三、垃圾分类舆情大数据呈现

1、整体态势概览

图1“垃圾分类”百度指数关键词搜索趋势 注:虚横线为平均值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9年7月1日以来网络上关于垃圾分类的整体热度情况:伴随着《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舆情随即进入爆发期,热度峰值一度达到30万+,比平均值高出30倍;在这之后,除当年9月1日出现明显的次高峰外,垃圾分类舆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出现反复波动;但2022年以来,热度尚未达到平均值水平,垃圾分类舆情逐渐走向尾声阶段。

图2“垃圾分类”舆情地域分布

垃圾分类舆情地域分布图显示,全部监测时间段内,中东部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关注程度总体上高于西部地区,其中前三甲分别是广东、浙江和江苏。笔者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点:一是属地价值,top3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各方面综合发展程度具有引领特征,在垃圾分类上自然也不例外;二是用户价值,中东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约65%,庞大的用户群体必然带来垃圾分类搜索的强曝光率;三是市场价值,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均入围2021年千万级垃圾分类市场。据环卫科技网统计,2021年上半年开标的39个垃圾分类项目,江苏省占10个合计8.25亿元,为数量之最,同时也是金额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第一城的上海,地域关注度仅排在第六位,若将时间范围限定在2022年,上海甚至未能挤进TOP10。这是否意味着上海这场垃圾革命雷声大雨点小亦或进程已停滞不前了呢?其实不然,这恰恰说明上海垃圾分类成功了。两年前,减法博士在《上海垃圾分类的10个事实》一文中用三组数据得以证实。

第一,垃圾分类效果明显。2021年,同比2019年7月1日垃圾分类施行前,全市干垃圾产量14847吨/日(同比下降28%),湿垃圾产量10311吨/日(同比增长约89%),可回收物回收量7104吨/日(同比增长约165%),有害垃圾分类量2.02吨/日(同比增长14倍)。

第二,垃圾分类深入人心,深入街道,深入社区。2019年之前,上海只有十几个或几十个小区在推行垃圾分类试点,成功的少,失败和不了了之的多。而到了2021年7月,全市16个区和220个街镇垃圾分类考核都达到“优秀”水平。一项由新民晚报组织,有14.32万市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满意度调查中,有93%以上的市民对垃圾分类给出了“五星好评”,98%以上市民表示满意。

第三,家庭湿垃圾分类意识提高。上海每天湿垃圾10311吨,按上海2400万人常住人口计算,就是每人每天产生约0.42公斤的湿垃圾,其中约0.3公斤是在家庭产生的。

由此我们可以反推出,上海榜单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蔚然成风的垃圾分类“好习惯”导致网民搜索行为和社会讨论量自然冷却,再者受舆情尾声阶段整体热度降温的影响,该地区的网络关注度更加消散。

2、网民感知评价分析

图3“垃圾分类”用户需求图谱

从数据来看,在关键词“垃圾分类”之外有三个深浅不一的圆圈,越靠近中心颜色越深,表明这个搜索词与垃圾分类的关联程度越大,即搜索指数越高。黄绿颜色则分别表示搜索趋势的上升和下降。由于时间轴只能选择在一周内,笔者仅选取了垃圾分类四周年之际(6月27日-7月3日)作为代表,与其他时间段相比数据略有变化,但也反应出一些共性和普遍问题。

研究发现,网民总体认可垃圾分类政策的必要性,多数持有正面积极态度,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分类宣传、垃圾分类顺口溜、垃圾分类的意义、保护水环境等高频词说明垃圾分类接受度提升,渗透到网民理念层面,这种价值观认同使公众践行垃圾分类成为可能。同时“垃圾分类”用户需求图谱也暴露部分负面倾向。其一垃圾分类议题相对分散,公众所搜索的“垃圾分类图片”“垃圾分类PPT”“垃圾分类作文”“垃圾分类手抄报”等词汇均与垃圾分类关联程度较高,而这些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专业集聚的共识性方案。其二垃圾分类网民感知程度仍然较弱,在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政策传播过程中,公众对于“垃圾分类有几种垃圾桶”“保鲜膜属于什么垃圾”“其他垃圾有哪些”等疑虑仍然存在。

3、媒体传播框架分析

环卫科技网是环卫行业极具影响力的重要媒体平台,是观察“垃圾分类”舆情有代表性意义的典型样本。就环卫科技网从2019年7月1日到2022年9月1日以“垃圾分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来看,共计4355篇文章,约占监测时间段内文章总数的18%,如此高密度的报道体量也侧面反映着媒体在垃圾分类议程设置上的侧重和选择。

①政策宣传为主,突出建设性新闻报道倾向

图4“垃圾分类”报道标题关键词词云分析

媒体报道框架中,科普和新闻宣传垃圾分类政策所占比例最高,从图4来看,“印发”“征求意见”“助力”“立法”“垃圾桶”等关键词频频出现,可见媒体着重用不同角度积极进行垃圾分类的政策认同建构。此外,典型报道的比例较大,“经验”“模式”“示范”“培训”等词汇既肯定垃圾分类的成效和意义,也重视正面价值的倡导,对垃圾分类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宣传典型人物和垃圾分类治理的典型社区经验等方式积极引导公众,建立行动共识。

②注重产业框架解释性报道

图5“垃圾分类”文本关键词词云分析

与其他媒体不同的是,环卫科技网还跳出垃圾分类的表面现象观察针对其所衍生出的产业框架进行了研究分析,“企业”“城乡”“农村”“招标”“中标”同样多次出现在报道标题当中。如深度文章《谁是垃圾分类市场“拿单王”》一文文本提到“产业链”“项目”“互联网”“技术”等等,引导公众从垃圾分类产业、市场需要出发理解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促使现实产业和长远环保形成有效勾连。

四、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垃圾分类四年多以来,媒体的宣传框架对大多数网民感知现实状况在正向传播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不过公众感知垃圾分类舆情与报道评价还是存在一定的出入,尤其二者负面态度观点交织之处比较有限。环卫科技网倾向于正面报道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惩治不分类行为的反面典型来提供社会治理办法,而网民虽然认同政策积极响应宣传,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更倾向于暴露问题,对个人垃圾分类具体落地带来的不便表示不满。公众感知垃圾分类舆情不仅受到媒体传播环境的影响,也与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场景紧密相关。据此,深入公众生活的合作治理以及适时调整公众情绪的协商对话或许是提升垃圾分类社会认知评价的解决之道。

环卫科技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版权声明。
举报 5 0 565
评论 《环卫科技网评论协议》
0/140
提交评论
全部评论
独听寒山夜半钟
投入了太多的人力物力
2022-09-25 17:35:01 0 0
夏日友人
还是不容易
2022-09-12 21:18:41 0 0
最新文章

“AI+环卫”典型案例公布!你入选了吗?

2025-04-28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盈峰环境,环保装备行业唯一上榜!

24分钟前

作者推荐

盈峰环境,环保装备行业唯一上榜!

128 0

四川内江276辆新能源环卫车“上岗”!

68 0

3+3=6!拿下吉尔吉斯三项目之后,这家中企要进军哈萨克斯坦

269 0

湖南省沅陵县通报:“森林露天烧垃圾”属实,已调派专业车辆处理

156 0

三峰环境:大部分项目垃圾量充足,国际业务拓展良好

62 0

投资7亿在泰国建厂!中国废弃油脂资源化企业“出海”

260 0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我很不爽,因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网站服务 本网动态 证书查询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