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合作伙伴 侵权投诉
投稿
首页资讯关注头条独家培训环TV环卫汇环卫圈
环卫科技网 > 资讯 > 正文
广州“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方案征求意见:推进五大任务,2035年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实现负增长
2022-02-16
来源:环卫科技网
作者:mcy
规划
0

环卫科技网获悉,日前,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方案提出,在广州市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精细化管理、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及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防控等任务,2023年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8%,2035年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实现负增长。

方案要求,试点建设阶段:到2023年底,“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基本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初步构建,建成一批绿色生产项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零增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比2020 年下降5%,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危险废物基本实现全面规范化管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回收利用率达到42%,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率达到90%,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35%,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农膜回收率达到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无废城市”建设宣传工作全面开展,营造浓厚的“无废城市”创建氛围。

深入推进阶段:到2025年,“无废城市”相关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市场体系和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实现下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8%;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率达到100%,装配式建筑占比达到5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8%;农膜回收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无废文化”培育工作成效显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 “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助推广州市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建立。

持续推进阶段:2025年之后,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和群众满意程度。到2035年,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进一步下降,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实现负增长;形成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和典型经验,“无废”理念深入人心。

生活垃圾

方案指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源固废减量化、资源化。落实“光盘行动”,在大型超市、大型商场、农贸市场等场所,提倡重提菜篮子、布袋子,禁止A级旅游景区提供、销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促进塑料等包装物源头减量,有序限制、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推动可降解替代产品应用;推广使用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免胶包装箱、可降解基材胶带和填充物,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和物流服务企业执行绿色包装、减量包装标准;联合电商外卖平台、快递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快递包装回收行动,鼓励寄递企业使用可循环包装。

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加强垃圾分类宣传发动和督促引导,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力度。修订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清洁卫生费依据,积极探索对非居民户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按量计费”,完善非居民厨余垃圾处理收费机制。优化升级收运系统建设,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有害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和处置,进一步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建设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收运处理体系。建造高标准垃圾压缩中转站,优化垃圾中转站环境,提高生活垃圾进站压缩转运率。到2023年,全市生活垃圾进站压缩转运率达到75%。加快厨余垃圾生化处理项目建设,促进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快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建设,应对生活垃圾增长需求,确保到2023年全市生活垃圾四分类体系中其他垃圾全量焚烧,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形成“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循环利用”的垃圾处理新格局。 高标准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推动完善7大循环经济产业园智能化、生态化建设。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探索“互联网+”管理模式,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两网融合”。积极引入“互联网+”固体废物处理企业,重点围绕废旧手机、外卖餐盒、快递包装物、电动自行车废旧蓄电池等热点难点固体废物,探索回收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

建筑垃圾

方案指出,积极开展建筑业源头减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加快南沙明珠湾横沥岛尖片区等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推广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开展装配式现场建筑工作配置试点工作。

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市中心推广移动式资源化利用模式,实现拆除类建筑垃圾就地利用;城郊发展固定式深加工循环利用模式,促进建筑垃圾跨区协同利用;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及消纳场建设,到2025年,新增资源化利用处理能力900万立方米/年,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28%。鼓励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筑材料,研究制定建筑垃圾再生建材应用技术指南或资源化利用产品认定办法。

健全建筑垃圾分类管理制度。落实城市建筑垃圾处置核准制度,编制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与分类排放工作指引,以末端处置为导向对建筑垃圾进行细化分类,实行分类收集、分类存放、分类处置。

工业固废

方案指出,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产业链,加强绿色汽车产品研发及生产;加快能源结构优化,扶持氢能产业发展。以“无废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无废工厂”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到2023年,新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

强化工业企业固体废物源头分类及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将工业固体废物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积极推广使用先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工艺和设备,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鼓励燃煤发电厂、水泥、建材、钢铁、生活垃圾焚烧等行业企业开展低值工业固体废物的协同利用处置,提升工业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置能力。

危险废物

方案指出,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控。支持研发、推广减少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危险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从源头上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降低危害性。鼓励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的企业自建利用处置设施,探索构建典型危险废物循环利用产业链,提升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推行医疗废物电子标签,实现医疗废物全过程“一物一码”精细化可追溯管理。

加快收集转运体系建设。推动危险废物分类收集专业化、规模化,鼓励危险废物综合性处置单位建设区域性收集储运网络,畅通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收集渠道,解决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运难问题。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纳入集中处置。

提升利用处置及风险防控能力。推进危险废物处置基地建设,实现市内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能力总体匹配,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环保产业示范基地、环保高新技术研发基地、环境教育与培训基地。

链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环卫科技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版权声明。
举报 0 0 223
评论 《环卫科技网评论协议》
0/140
提交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文章

“AI+环卫”典型案例公布!你入选了吗?

2025-04-28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饱受争议的温州3.3亿环卫+绿化项目,这次ta中标了!

2小时前

作者推荐

饱受争议的温州3.3亿环卫+绿化项目,这次ta中标了!

104 0

阳泉矿区举办垃圾分类知识培训班

317 0

千万级垃圾分项目类更换运营商,安徽200余台智能回收柜罢工

86 0

盈峰环境智能高机全场景方案亮相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

107 0

浙江一环卫数字化系统建设运维地方标准获批发布

109 0

国内首个乡镇级“席地而坐”环卫管理标准发布实施

162 0
好的内容,值得赞赏
我很不爽,因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网站服务 本网动态 证书查询
侵权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