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t0531

香港,与内地近在咫尺,但对其环卫市场,却鲜少看到相关报道!
近日,在香港特区名列前茅,但在内地却名不见经传的环卫企业碧瑶绿色集团(01397.HK,碧瑶)发布2025年半年报,环卫科技网意图通过碧瑶,一瞥香港环卫市场!
关于碧瑶:
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128%
据碧瑶官网介绍,该公司成立于1980年,这个成立时间早于所有内地环卫企业,是一家综合环境管理方案供应商,提供全方位的环境解决方案,涵盖环卫保洁、资源回收、废物管理及收集、绿色科技、绿色产品、园艺绿化工程及害虫防治。
据碧瑶半年报,集团上半年收益约为13.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4.8%。整体毛利率由去年同期7.5%增加至9.8%,带动整体毛利增加约37.0%,至约1.3亿港元。期内溢利约为59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28.1%。
清洁服务是碧瑶的核心业务,期内收益相比去年同期增加4.0%,至约10.8亿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约79.6%。清洁业务毛利率由去年同期6.4%增加至7.9%,带动毛利增加27.4%,至约8500万港元,主要由于集团与政府(指香港特区政府,下同)各部门及不同机构的新清洁服务合约所致。服务场景包括为政府辖下街道、街市、康乐场地、医院及诊所提供清洁服务,其他清洁场地遍及各大学、大型展览中心、香港国际机场、屋苑及私人机构等众多不同场所。从半年报内容可以看出,碧瑶的所谓“清洁业务”其实是环卫保洁+物业保洁的合称。
废物管理及回收业务于期内收益为约1.5亿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约10.7%。废物管理及回收业务的毛利率由去年同期12.9%,大幅增加至19.2%,拉动该业务毛利上升约46.6%,至约2800万港元,主要受惠于政府积极推动回收,大幅扩展包括厨余的回收点网络,便利市民参与并有效刺激收集量及绿色科技业务所带动。
回收方面,集团作为政府环境保护署(“环保署”)服务承办商,为香港数千个回收点提供收集服务(包括塑胶、玻璃樽、金属、废纸及厨余)。集团于期内为公共场所及学校的回收箱,提供收集服务。此外,碧瑶亦为香港众多环保署辖下的“绿在区区”回收环保站、回收便利点、智能回收机及不同机构,提供回收服务。另外,碧瑶为政府于香港多区负责玻璃容器收集及处理,以及厨余收集,为市场领导者之一。
绿色科技业务方面,集团赢得为政府供应新一代太阳能废物压缩箱的新合约。此创新产品设计具有自动感应投入口及指示灯,在密封式设计下加装通风、照明及除臭等装置。同时配备大数据平台及无线技术实时监控数据,有效追踪废物收集点的状态,策略地部署资源,优化运作效率,并加强对未来措施的规划。此外,太阳能废物压缩箱采用光伏板,依靠可再生能源,大大减低碳排放,可灵活配置于不同场景,适合没有垃圾收集站的偏远地区。此产品预计于年内陆续推出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碧瑶正在积极部署智能回收设备。公告称,目前碧瑶智能回收产品,包括智能回收机、智能厨余回收机及智能磅等已遍及香港不同角落,包括各政府场地及学校、私人屋苑、商业大厦、主题乐园、大型展覧及体育场馆等。每日24小时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回收体验,并有助提升香港整体回收量。
集团与怡和机器有限公司合作位于香港屯门环保园的生物炭工厂,已开始营运,通过热解技术将园林废料转化为高质量生物炭以作各种应用,从而达到“转废为材”的目的。
园艺方面,客户涵盖大型私人住宅、政府处所、学校、商场、酒店、机场、香港房屋委员会、香港赛马会、香港科学园、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及岭南大学等。集团期内为启德体育园、香港国际机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微型公园及东涌西新发展区提供园艺工程。
虫害管理方面,集团期内继续为黄大仙区及大埔区提供虫害管理服务。此外,集团分别为古物古迹办事处辖下29个古迹及华人庙宇委员会辖下24间庙宇,提供白蚁防治及监测服务。
目前,碧瑶90.3%的收益来自清洁业务和废物处理及回收业务,9.7%来自园艺和虫害管理业务(表1)。
表1 碧瑶各项业务营收及占比
综上,碧瑶是一家诞生于香港本土,且业务纯粹的环卫服务企业,其服务范围与内地同行高度雷同,按内地的习惯性提法就是,碧瑶的业务包括智慧环卫服务、物业清洁、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园林绿化、虫害防治等。
碧瑶在半年报中表示,要“积极于香港及以外地区扩张”,并将“适时寻找潜在的并购、合营、或新业务项目,加速未来业务增长”。据悉,目前,碧瑶已在深圳设有办公地点。
财务健康,
应收款项帐期较短
碧瑶的甲方同样以政府为主,目前“为政府辖下的五区提供废物收集服务,服务人口约160万”,现存未到期合约总额约为30.99亿港元。
高额合约在手,有力保障着该公司的未来业绩!同时,其财务状况亦非常健康,像拖欠服务费、应收账款高企……这些问题在香港环卫市场似乎并不严重。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碧瑶“贸易应收款项”合计为4351.4万港元,其中帐期在30日内的占53.94%,即2347万港元;帐期超过90日的应收款项仅1423.4万港元,比例不到三分之一(表2)。与同期13.5亿港元的总收益相比,应收款项所占比例极低。
表2 碧瑶“贸易应收款项”及帐期
在表2之后,碧瑶特意附上这样一段话,“一般而言,根据招标条款,本集团与若干半官方机构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订立的合约并无具体信贷期。就其他合约而言,本集团一般给予介乎30至60日的信贷期,视乎客户的信用程度及业务关系年期而定”。
看起来,有30至60日的帐期似乎是被视为甲方向乙方的“借贷”?!在香港环卫市场,这可能也是一种企业给予可靠用户的特别优惠。
在流动资金及财务资源方面,碧瑶在报告中透露,“本集团主要透过提供全面环境服务的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本期内自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约为1.9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46亿港元;可动用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2.91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28亿港元,同比增加约127%。
在资金充裕的背景下,碧瑶的员工待遇也是内地同行所不能及的。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共聘有包括全职和兼职在内共计10,092名雇员。薪酬待遇一般参考市场条款以及雇员个人资历及经验厘定。上半年,碧瑶总员工成本(包括董事薪酬)约为10.68亿港元。算下来人均薪酬超过10万港元,相当于月工资约1.7万港元。据香港特区政府官方数据,2024年5月至6月,香港每月工资中位数为20500港元。
同期,碧瑶推行职业安全、团队合作以及行政及管理技巧等多项在职培训,全面提升前线服务、办公室支援及管理方面的质素。此外,雇员亦获得集团的鼓励、津贴及赞助参加专业机构及╱或教育机构主办与工作相关的讲座及课程。
香港环卫市场综述:
高速增长+竞争白热化!
在AI工具的帮助下,环卫科技网整理了香港环卫市场的一些资料。
2024年香港环保产业规模已达到3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5%,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扩大至385亿元人民币。作为环保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环卫市场约占整体规模的35%-40%,推算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5-154亿元人民币区间,保持两位数的年均增长率。
从客户结构分析,政府部门是香港环卫市场最重要的需求方,约占总市场份额的60%,主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外判各类环卫服务合约。商业客户(包括大型商厦、铁路系统、金融机构等)和住宅物业分别占25%和15%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对专业化、定制化环卫服务的需求增长明显。
香港本土环卫企业,除碧瑶外,主要还有:
永顺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于1983年成立,2020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其业务涵盖专业环境卫生管理、防疫消毒、废物管理和环保回收及航空餐饮支援等,服务近千客户,包括大型商厦、铁路、银行等,且被政府纳入服务外判商名册。
太古惠明有限公司:是太古集团旗下企业,现承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废物处理合约,为新界西北的废物提供集装箱转运服务,还专门为市政、重工业和矿产市场提供水资源及废水处理、液体/固体分离及生物处理方案。
翠谷工程有限公司:是香港本地的环卫企业,负责新界东南堆填区的运营,为香港的废物处理提供了重要支持。
宝联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78年,最初名为康领保洁用品有限公司,1986年创立宝联环卫服务有限公司。2013年在香港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业务范围包括清洁、云石晶面处理及翻新、焗雾及灭虫、外墙玻璃清洁、废物处理及环保回收服务等,服务对象包括住宅、商业及工业大厦、政府机构等。
远东环保垃圾堆填有限公司:主要运营新界东北堆填区,在香港的垃圾处理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承担着处理大量垃圾的任务。
另外,也有部分内地环卫企业在香港开展业务,例如2025年2月,北控城市资源(03718.HK)子公司中标香港一清洁服务项目,合约总值超5亿港元。
目前,香港环卫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部分企业也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情况。如永顺控股2025年上半年营业额达2.42亿港元,同比增长3.74%,但受成本上升影响出现762.2万港元净利润亏损;宝联控股则在清洁服务与废物处理领域均衡发展,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显著,但亏损额扩大至730.1万港元;庄臣控股在政府清洁服务市场表现突出,按2018年收益及市场份额计算,曾位列香港本土环境卫生服务供应商首位,但2025年因市场竞争加剧,年度溢利同比下降7.6%至1600万港元。
看起来,2025年上半年收益、溢利“双增”的碧瑶,似乎已成为香港环卫市场的新“一哥”。
那么,在内地环卫市场“内卷”严重的此时此刻,环卫企业是否有兴趣到香港市场去试一试呢?

zzt0531
谈谈环卫,谈谈环境
16
粉丝数
15338
阅读量
116
点赞量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甘孜州“以商养厕”,解决高原景区“如厕难”
1天前
徐州市举办垃圾分类主题海报大赛,要求标注AI工具名称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