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解决生活垃圾收运作业扰民问题,上海市徐汇区积极尝试“多格合一、多方共商”的基层治理机制,通过整合管理网格、聚合多元主体,解决垃圾清运扰民难题,为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益实践。
规划先行
源头织密“防护网”
徐汇区跨前一步,将“减少清运扰民”的理念前置到规划审批环节,重点关注垃圾箱房选址以及箱房与居民楼间隔距离,以空间缓解噪音、异味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同步考量“投放方便”与“清运顺畅”。审批阶段即开展交通动线评估,提前规避因路线拥堵导致的作业延时与扰民问题,切实从源头上降低新建小区后续清运扰民风险。
管理跟进
精细替代“一刀切”
徐汇区各街、镇区域差异大、小区情况杂。为此,徐汇区管理部门坚持“一小区一方案”,构建“部门—街镇—社区”三方联动机制,逐点破解清运痛点。
一是作业方式“刚性+柔性”并举:严格规范小区内的作业规范,严禁暴力拖桶、沟通态度失范等行为。根据人流量、车流量、小区实际,统筹优化周边清运线路和时间,避免过早清运、噪音清运,尽可能减少对生活影响。
二是路线点位“动态+精准”调整:一方面依托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深入小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共商最优清运方案。另一方面,应用智慧清运路线,破解垃圾桶“游街”问题,实现生活垃圾收运定时、定点、高效。
以上师大新村为例,老旧小区道路狭窄,若清运时间不当,极易与幼儿园送学高峰及居民出行高峰叠加,最终经多方协调,在不改变整体清运时段的前提下,对4处箱房的清运动线进行精细微调,兼顾出行、教学、清运三方需求,实现“扰民最小化、效率最大化”。
服务升级
提高频次“纾两难”
针对部分小区存在“垃圾满溢”与“过早清运”等问题,徐汇区通过调整清运模式,将原本的清晨一次清运改为上午、傍晚两次清运,既避开居民休息和出行高峰,又避免垃圾长期堆积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 “多拉快跑、少扰多净”。在夏令期间有条件的小区试点夜班清运,确保“湿垃圾不过夜”。
未来,本市环卫行业将进一步探索“多格合一、多方共商”的基层治理机制,持续推动生活垃圾清运工作向更精细、更人性、更协同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人机协同+闭环处置!福龙马“三线”协防破解城市清洁难题
11小时前
汉中市汉台区环卫特许经营,风云再起!
17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