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科技网讯,3月26日,海螺创业(00586.HK)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2.71亿元,同比下降21.76%;归属股东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减少18.03%。这是继2023年净利润微降后,公司连续第二年出现营利双降。
尽管海螺创业整体营收、净利双降,但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表现却可圈可点。2024年,公司炉排炉垃圾发电项目增至101个,年处理能力突破千万吨级,全年接收生活垃圾901.1万吨,同比增长19%;处置量达778.6万吨,同比增长18%;上网电量25.3亿度,同比增长17%。平均吨垃圾发电量达326度,较行业平均水平高出约10%,凸显其技术优势。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海螺创业多年来在技术研发与运营模式上的持续投入。公司通过“水泥窑协同处置”与“机械炉排炉”双技术路线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其中,水泥窑技术可高效处理工业危废及生活垃圾,炉排炉技术则通过与日本川崎重工合作研发,实现了设备国产化与运营效率的双重突破。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有25个项目实现连续运行超365天,5个项目吨发电量超500度,标志着其运营管理进入“精细化时代”。
此外,海螺创业积极拓展多元化盈利模式。2024年,公司15个项目实现外售蒸汽业务,29个项目协同处置污泥、酒糟泥,16个项目承接外来渗滤液处理,综合收益占比提升至15%以上。同时,垃圾处置费提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3个项目完成调价,为后续盈利能力修复奠定基础。
然而,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亮眼表现未能抵消联营投资亏损的冲击。2024年,海螺创业应占联营公司利润同比下降20.84%至13.16亿元,其中海螺水泥(00914.HK)的业绩低迷成为主因。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及基建需求疲软影响,海螺水泥全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8.56%,直接导致其对联营方的利润贡献缩水。
这一现象暴露出海螺创业业务结构的深层矛盾:尽管环保主业(垃圾焚烧、危废处置等)占比已提升至39%,但海螺水泥的利润贡献仍占其净利润的60%以上。这种“哑铃型”结构使得公司业绩易受周期波动影响,与环保行业的抗周期属性形成对冲。
垃圾焚烧发电业务的增长也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导致新项目获取难度加大,2024年全国新增垃圾焚烧项目同比减少23%,海螺创业新增项目仅15个,低于2016年峰值水平。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波动及运营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42.5%降至37.3%,主要受限于固定成本摊薄压力。
面对挑战,海螺创业正加速战略调整。在技术端,公司深化“智慧电厂”建设,通过AI算法优化焚烧参数,降低单位能耗;在市场端,重点布局县域及中小城市,禄丰、平凉等项目的投产填补了区域空白;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公司探索“垃圾焚烧+储能”“余热利用+数据中心”等新模式,其中溴化锂制冷技术已在部分项目试点,能源利用率提升至86%,为未来增值服务打开想象空间。
尽管短期业绩承压,但海螺创业的转型方向已逐渐清晰。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6%,垃圾焚烧发电需求仍将保持年均5%的增速,而海螺创业的技术优势与全国化布局(覆盖23个省份)为其提供了护城河。此外,公司通过分拆海螺环保(00587.HK)独立上市,进一步聚焦固危废处置与新能源材料领域,形成“环保+新能源”双轮驱动。
2025年,海螺创业计划新增垃圾焚烧项目10个,推进10个现有项目提标改造,并启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二期工程。若新能源材料业务实现量产,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公司拟发行绿色债券,重点支持低碳技术研发,进一步强化ESG优势。
“AI+环卫”典型案例公布!你入选了吗?
2025-04-28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国家统计局公布各行业工资水平,环境行业倒数
2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