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出海”一词,在垃圾焚烧圈里出现的越来越频繁,包括康恒环境、中国天楹、三峰环境、伟明环保、高能环境、军信股份等头部企业在内,纷纷加大了海外市场拓展力度,环卫科技网曾多次予以关注!但究竟如何出海?仍众说纷纭,也未曾有相关企业予以深度阐述。
今天,我们来关注康恒环境的出海!
2024年,康恒环境“出海”动作频频!在环卫科技网进行的这次不太完全的统计中,笔者发现康恒环境今年在海外市场收获颇丰。当然,笔者更想强调的是,此处所提到的“收获”,不仅仅体现在项目和设备出口方面,还体现在“人”,——这一更具根本性的关键要素上。
首先,在市场拓展方面:
7月31日,康恒国际与泰国超能(Super Earth Energy Co., Ltd)在泰国圆满完成超级地球能源1号有限公司(Super Earth Energy 1 Co., Ltd,以下简称“SEE1”)的全部股份交割仪式,SEE1正式成为康恒国际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康恒成功获得泰国暖武里府生活垃圾焚烧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该项目也成为康恒环境在泰国首个落地的全资项目。项目设计处理能力达每日1000吨,配备20MW装机容量,投产后年处理能力将达365,000吨。
8月22日,康恒环境泰国代表处开业仪式在泰国曼谷举办。这是继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之后,康恒环境在东南亚设立的第四个驻外机构,为康恒“国际化”战略再添新坐标。
9月20日,康恒环境供应泰国安努、农垦二期项目的垃圾焚烧发电设备成功发货,这批设备包括炉排、推料器、出渣机、渣料斗、渗滤液回喷等,两项目处理规模均为2×700t/d。
9月24日,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与印度尼西亚望加锡市政府签署望加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特许经营协议。项目位于印尼南苏拉维西省首府望加锡市,项目建设规模为1300吨/日,配置2×650吨/日焚烧线、1×35MW汽轮发电机组,总投资额约2亿美金。项目预计将在2024年内开工,2026年底投产。
9月24日,康恒环境、南宁建宁水务集团与越南合作方正式签约越南宁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项目位于越南宁平省三叠市东山乡,处理规模为500t/d,项目预计将于2024年开工,2026年投运,建成后将为当地101万人口提供服务,进一步助力越南能源结构转型。
10月9日,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越南Bamboo Capital Group(简称“BCG”)签署越南胡志明心生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EPC合同。项目位于胡志明古芝县。一期项目建设规模为2600 t/d,预计将在2026年第一季度投入运营,项目投运之后,可将胡志明市20-25%的生活垃圾转化为绿色电力。
11月2日,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与康恒环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基础设施开发与投资建设,助力更多国家和地区改善人居环境、实现固废可持续管理。
12月12日,康恒环境与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建立更加紧密的资源共享、互惠互助、发展共赢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入拓展海外新能源市场。
……
如果说落地项目、输出设备是“硬实力”,那么康恒同时还做了大量的“软实力”输出,这就是关于品牌,关于“人”,和关于“文化”!
按照康恒环境董事长兼CEO龙吉生博士话说就是,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龙吉生认为,出海一定要有自主品牌,一定要积极参与各类市场活动,跟着国家一带一路政策走出去。首先,我们在了解全球的同时,还要努力让别人了解并理解我们,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有效地开展市场。其次,企业出海,合作伙伴也很重要。康恒协同各行各业的优秀伙伴一起组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联盟,抱团出海,合作共赢,在全球一起做点事。
看到这里,你再回顾前文,你会发现康恒确实是这么做的!
另外,龙吉生还认为,出海一定绕不开的“人”和“文化”。商业上的事情固然可以通过商业策略解决,但人和文化、理念、信仰等的不同,是出海路上容易被忽视的真正考验。
康恒非常重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员工之间的充分尊重和共融。
例如,今年9月,康恒首次在越南举办文化融合周。以促进公司国际化文化融合,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交流。活动以“DO SOMETHING TOGETHER”为主题,每季度举办文化融合周。举办了解民俗、美食共享、团队建设、文化讲述等活动,推动员工多元化探索,营造DEI多元·平等·包容的企业氛围,9月首站越南成功落地。
在文化周活动期间,办公楼里贴满了各国国旗,大屏上轮番播放着关于越南文化、风景、民俗的视频,帮助中国员工了解异国文化。越南员工与中国员工混合编队,通过一系列团队协作游戏和挑战,共同面对困难,增加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与协作能力。
不但要让中国员工了解异国文化,康恒也努力让外国员工认可“外国企业”康恒环境!
11月6-8日,首批来自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康恒环境海外新员工们来到上海的康恒总部,接受系统性的新员工培训,实地感受康恒集团企业文化与静脉产业园风采。康恒环境董事长兼CEO龙吉生博士、首席运营官朱晓平、国际事业部总经理詹亮等,分别与新员工面对面亲切交流,聆听心声,解惑答疑,帮助海外新员工快速融入公司。
事实上,这类中外员工共同参与的大型“团建”活动,在中国企业的各种公开信息中鲜有出现。这也可以反映出康恒对于异国文化、外国员工的尊重,以及在去除中外员工之间的隔阂,促进包容、协作等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努力!这些,可能是不少中国企业的弱项!
注意右上角康恒环境“国际版”的logo
龙吉生在最近的一次发言中引用了刘润的一句话:“不要像出差一样出海。”
龙吉生表示,许多成功的先辈告诉我们,国际化首先是要融入当地,履行社会责任,要成为本地企业,双向奔赴双向融入势在必行。把外国人当自己人,把自己当本地人。要放下自我,要有强烈的利他精神。
龙吉生认为,康恒的出海之路聚焦4个关键词:
自主品牌、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文化融合。
这4个关键词,其实也正是康恒“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有机结合!其实,落地项目、卖出设备都不难,最难的还是如何让外国人认同你的企业文化,并愿意融入一家“异国企业”,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算是一场成功的“出海”!
关于康恒出海的目标,龙吉生透露,康恒环境计划到2028年,在海外再造一个SUS。接下来的5年,康恒预计向海外总投资60亿美元,建设处理规模约50,000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设施。加上国内规模,28年投建项目能达到20万吨/日。
还有半个月时间就是2025年了,距离2028年海外再造一个SUS还有三年时间,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看康恒环境如何实现这一宏大的出海目标!
官宣:环卫科技网是干啥的?
2024-07-17
2025首发|首届环卫+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论坛预通知
4天前
龙岩市水发环境集团揭牌
29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