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水务企业不同,博世科成立之初,1999年就瞄准科技含量较高的、有门槛的高浓度工业废水,直到2007年才做了第一个项目。这期间,几位教授花了6-7年时间才从基础研究做到中试研究再到最后的产业化。
最终,公司凭借这一技术取得了日处理量7000吨的广西南糖纸业大项目,其出水效果直接受到当时南宁市环保局长的夸赞。
就此,博世科正式进入环保行业,凭借其多年修得的技术大杀四方。博世科的厌氧处理反应器迅速在市场上铺开,并依靠其高性价比打破了荷兰帕克公司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紧接着,公司研发的芬顿氧化技术进一步让其巩固了在高浓度工业废水领域的地位。与此同时,纸浆漂白二氧化氯制备技术还一举打破国外对该领域的垄断,杀入国际市场。
正是这种对技术的执着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使命感,让博世科迅速占领市场,练就了一身武器并脱颖而出。
2015年,作为广西首家环保上市企业,博世科登陆科创版;2017年1月,博世科成功收购RX公司,正式进入石油化工污染场地修复领域新征程,为土壤修复领域再添动力;2018年,公司100%收购了湖南先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助力其工程板块。另外,博世科还收购了广西环科院,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全产业链建设的实力。
或许正是这种死磕技术的精神,能够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环境领域高难度污染问题,再加上多年里稳打稳实,不激进、不冒进又重视财务健康的优秀工匠企业,才使得广环投早有想法将其收入囊中。
猜想二:业务协同“补短板”所需,大环保雏形初现
公开资料显示,广环投成立于2008年1月,注册资本为35.44亿元,是广州市政府直属的全资国有企业,致力于环保领域的综合性业务。
其擅长领域是拥有城市固体废弃物收集、中转运输和终端处理全产业链,打造环卫一体化,旗下拥有16家全资子公司,业务覆盖垃圾焚烧发电、卫生填埋、餐厨处理、危废处置、污泥处理以及环保装备制造等业务板块。
仔细研究,同样处于环保领域,广环投和博世科核心业务侧重点不同,二者交叉重叠领域不多,更多的是业务互补。
相较于广环投涉及环保综合业务范围,博世科的业务范围则多属于细分赛道,特别擅长高难度的工业废水治理、市政污水以及土壤修复业务板块。
相较于广环投偏重固废全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博世科的业务领域多涉及水处理、土壤修复、污泥以及危废处置领域。
相较于广环投重投资、重工程类建设,博世科则倾向于装备制造、技术迭代升级和研发。
因此,如果广环投能够顺利入主博世科,二者不仅能在业务方面实现协同,对广环投来说,还能够迅速补齐公司在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土壤修复以及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升级的短板,为集团打造囊括水务、土壤、固废、环卫,装备制造+资本双轮齐飞的大环保平台,平添动力。
猜想三:整合资产,寻求打包上市?
近日,长江商报曾经采访一投行人士,该人士表示,广环投目前尚未上市,如果本次入主博世科完成,未来不排除广环投将其核心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甚至整体上市的可能。
官网显示,“十三五”期间,广环投着力实施“1234”战略,实现固体废弃物日处理规模超过30000吨,年发电量达到40亿度,资产总规模达到200亿,实现跨越式发展。其中的“1”打就是造一个“以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为主体”的上市平台。
截至今年6月底,广州环投集团总资产159.90亿元。今年上半年,其实现营业收入10.01亿元、净利润1.80亿元。
而作为广西省首家环保上市企业的博世科,上市5年以来,其业务领域早已不满足水处理和土壤修复了,近年来已将业务触角延伸至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危废领域。
就在12月29日停牌期间,博世科旗下子公司广西科丽特环保还中标了“西乌珠穆沁旗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运营特许经营”大项目,中标金额约4600.08万元/年,服务周期拟定25年,合同运营费用合计约11.5亿元。
未来,广环投是否会整合博世科固废资产,打包上市?一切有待观察。
不管怎么样,随着业绩优秀、同时又重视技术创新的中持、博世科、国祯等相继出售控股权进行混改,环保行业似乎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未来,环保行业的格局将发生什么样的转变?对于所有身处其中的企业,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玩法”?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