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到来,随着冷空气的不断来袭,很多地区气温已降至0℃以下。但有些城市的洒水车仍旧正常作业,导致路面结冰,致使车辆打滑相撞事件频发,影响市民正常出行。
近日,安徽省六安市中院对李娟(化名)骑车摔跤受伤事件进行二审判决:六安市环卫处担责50%,赔偿李娟各项损失合计7万余元。去年1 月18 日,李娟骑着电动自行车出门,却不小心摔了一跤,致十级伤残。李娟认为,自己摔跤的原因是当天的洒水车在低温天气下,仍违规洒水造成路面结冰,导致车辆打滑摔倒。李娟与六安市环卫处就受伤赔偿问题协商未果,一纸诉状将对方告上了法庭。该案经过一审、二审,历经一年时间,终于了结。
11月29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建华西路因洒水车洒水导致桥面结冰,多位市民接二连三滑倒。随后,当地环卫部门公开致歉,表示将加强对辖区内路段洒水作业的管理,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对此事件,央视新闻发文怒批,监管洒水车“夙夜辛苦劳作”的,是对上面负责,对考核负责,却不是对群众负责,没有真正把百姓当作服务的重中之重。
12月14日,西安凤城二路一辆电动自行车摔车,骑车人踉踉跄跄地将车扶起。据目击市民称,路面上有薄冰,有不少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的人在此摔倒。当天,在雁翔路青龙寺路段因路面结冰,导致多辆私家车追尾。对此市民苦不堪言,他们表示希望洒水车不要再进行洒水作业。
“冬季洒水车洒水结冰导致或引发市民摔倒”似乎已成为一些城市的“共同街景”,几乎每年都发生。
事故频发,为何还要坚持冬季洒水作业?冬天大气湿度低,空气干燥,空气中就会有很多的扬尘、飞尘,这个时候进行洒水作业,是遏制道路扬尘最有效的办法。特别是如果下雪的话,洒水车作业可以加速积雪融化,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针对引发交通事故的情况,不少地区都开始做出改进,摸索出了一套专门的工作方案,按照时间、地区、气温等因素进行洒水作业。方案如下:
1、郑州市城市管理局:气温低于4℃,停止夜间冲洗、洒水、喷雾作业;气温低于2℃,停止湿扫作业。
2、河南省三门峡市城管部门:每天根据时间、气温、气候等因素,选择温度较高时段洒水;人流量大的路段错开出行高峰;调整洒头降低水压,避开行人和车辆。
3、江西宜昌市城管委:道路清扫作业时间由白天变为夜间,避开车辆人流高峰期,洗扫范围覆盖城区所有A、B级道路,采取“夜间彻底冲洗,白天巡回保洁,循环洒水保湿润”的洗扫作业模式,为了控制扬尘污染及雾霾天气,白天每2小时一次对城区内主干道进行洒水降尘作业。
4、山东省临沂市市城管局:根据气温科学调整洗扫作业时间,利用中午气温较高的有利时机,适当洒水降尘,在气温适宜时,洒水时间调整到9:00以后15:00以前。最低气温为5℃及以下时,暂停冲洗、洒水作业,特别是桥梁、坡道严禁洒水冲洗作业,防止路面结冰,影响城市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