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粤桂两地携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9月1日,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会议指出要从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推动群众习惯养成、加快分类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树立科学理念,分类指导,加强全链条管理。
作为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磅环节,南沙自贸片区和广西桂林市积极落实中央深改委会议精神,在活动中共同发起以“城市并肩分类同行”为主题的携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倡议,将从5个方面共同深化跨省垃圾分类合作:坚持党建引领,建章立制,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深化经验交流,共享共建,打造分类示范亮点;聚合融媒资源,创新模式,推动居民习惯养成;搭建分类+平台,优势互补,促进行业广泛参与;探索互联互惠,友爱互助,构建分类城市联盟。
据悉,为落实两地工作倡议,南沙区城市管理局于当天即时推出1条交流示范路线、1套南沙分类标准、1节定向定制课程、1次网络直播连线、1系列文创产品的“五个一”交流礼包,为两地分类工作交流迈上坚实的第一步。
“早在2014年,桂林就已成为广西首座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城市,垃圾分类云平台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1月,桂林垃圾分类已铺开6个城区,进驻高档住宅小区、机关生活区、企业单位生活区共计107个,推行‘一户·一卡·一桶’垃圾分类智能家庭15514户,覆盖60000余人。今年,我们将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5年六城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2029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与南沙自贸片区携手后,我们将把宝贵的南沙自贸片区经验带回桂林,共同推动垃圾分类落地生根。”桂林市城市管理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南沙区城管局负责人则表示:“桂林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在践行绿色环保、引领低碳新时尚方面有非常好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垃圾分类智慧管理云平台的做法,与南沙高科技发展垃圾分类理念不谋而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下一步,南沙与桂林将进一步深入交流,互补优势,围绕五个方面全面深化垃圾分类管理合作,为两地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携手促进绿色生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广西代表团团长对这种模式表示认可:“粤桂两地携手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将打造跨省联动范本,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期待两地有更多地区结对共建。”
四、数说垃圾分类“南沙样本”
“3个首创”:在全市率先探索推广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全智能高效管理;打造全市首个“科普+低碳”公园绿道垃圾分类实地宣传体验基地;首创专属垃圾分类品牌,建立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南沙标准。
南沙区128个行政村、34个社区,164个居住小区,约550个机团单位均已全覆盖推行强制生活垃圾分类。南沙区实行就地资源化处理的厨余垃圾约90吨/天,各供销社、废品收购站回收再生处理的可回收物约460吨/天,每月就地临时储存的有害垃圾180公斤,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为41.89%。
南沙区164个居民小区已设置定时投放点573个,误时投放点304个;截至目前,已按照标准化改造提升818个,完成率为93.27%,今年将完成100%升级改造。
南沙区垃圾分类社区宣传已深入千家万户,全区已采用进家入户、桶边宣教、实地督导、微信群推送、小程序游戏等方式,开展社区宣传活动近585场,覆盖居民家庭31833户、机团企事业单位406个。疫情期间,7.6万余名中小学生同步学习垃圾分类微课程,垃圾分类宣传报道省级以上媒体发布38次、学习强国平台发布17次、市级以上媒体发布127次。
▲垃圾分类乐跑活动
未来,南沙将在当前垃圾分类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升全链条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垃圾分类体系全闭环高效运行:推动占地750亩的南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高速建设,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餐厨垃圾处理厂、工业废物处理项目(含医疗废弃物)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实施;在全区新建生活垃圾收集站3座、环卫工具房和环卫驿站20座,升级改造生活垃圾压缩站3座,进一步增加环卫设施数量,优化环卫设施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