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2龙潭街道
在职党员周末上岗 做居民身边的“守桶人”
自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东城区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志愿活动当中,助力环境卫生维护行动,成为居民身边的“最美守桶人”。龙潭街道光明社区在职党员李洪奎就是“守桶人”队伍中的一员。
李洪奎在桶前值守
早上7点,李洪奎准时出现在桶站旁,在清洁桶站后,开始了两小时的值守工作。
“您好,其他垃圾您投放到这边就行。”见到有居民来扔垃圾,李洪奎一边主动指导居民准确投放垃圾,一边热情地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他表示,以前混投垃圾的现象比较多,有的居民怕脏,索性把垃圾扔在垃圾桶旁边,“如遇下雨天,桶站的卫生环境别提多差了。”
南水关胡同9号院垃圾投放点
今年9月底,龙潭街道的202个垃圾桶站集体换新颜,桶站上方不仅新加设了雨棚,每个垃圾桶上方还连接有拉环装置。老街坊李阿姨投放垃圾时表示:“小小的装备,带来的好处可不小,使用起来不仅更方便也更卫生了。再加上志愿者们对垃圾桶站细心的清洁维护,我们更安心、更舒心了。”
夕照寺西里11号楼垃圾桶站
有了新设施的助力,桶站的卫生环境越来越好,“守桶人”也轻松了不少。李洪奎笑着说:“我们把维护桶站卫生环境的时间节省了不少,有更多时间指导、帮助居民投放了。现在,居民们垃圾分类的主动意识也提高了,投放垃圾都更自觉了。像李阿姨这样的老街坊,不仅主动分类投放垃圾,还时常在天气状况突变时送来雨具、手套等物品,用实际行动支持我们志愿者的工作。”
两个小时的不间断值守结束后,本可以回家休息的李洪奎佩戴好党徽,又加入到社区周末卫生清洁行动中,搬运楼道堆积物、清理卫生死角,同时不忘将垃圾分类投放到对应的桶内。
同李洪奎一样坚守在一线的,还有很多党员、志愿者和小巷管家。李洪奎说:“我们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社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每个人都应该为美化家园出一份力,爱护卫生、做好分类,建设美丽家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