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 探索桶站文化
在规范桶站的同时,东城区还以“社区文化引领、优化桶站环境、方便投放使用”为原则,因地制宜地设置分类桶站,探索桶站文化。
家住东总布胡同2号楼的崔秀萍来到东总布34号院对面的一处绿色小房子,里面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亲切地帮她处理:把厨余垃圾称重积分,把废旧报纸称重并现场结清款项。这个绿色小屋就是建国门街道设立的绿色生活驿站,居民带来的可回收物将在这里按规定价格出售,厨余垃圾则进行称重裸投,并将其数量计入垃圾分类积分卡,累积够相应积分,即可兑换香皂、洗衣粉、卫生纸等生活用品。
目前,建国门街道已建成19个绿色生活驿站,主要建设在人口密集的楼房区。
建国门街道小羊宜宾胡同绿色生活驿站
花市枣苑社区9号楼下设置着三块可爱的展板,后面隐藏着一个花园式桶站——“枣花小栈”。桶站周围的地面贴着一层非常耐用的地胶,不仅防油、防水、好清理,还用“跳房子”的形式展现了“幸福圾分”的活动规则,让来扔垃圾的居民在路上感受到几分童趣。社区为了让居民晚上投放更加便利。
为了让居民晚上投放垃圾时更方便,社区在桶站上方安装了照明装置,还悬挂了驱蚊灯。同时新增的竹炭包和桶站上方摆放的一盆盆薄荷更能有效祛除异味。“垃圾桶上方的花盆架子也是经过反复修改、测试的,可结实啦。”居民陈女士说,现在来扔垃圾,总能闻到一阵阵薄荷的清香,大家再也不像以前都绕着垃圾桶走了。
东直门街道新中西里社区垃圾投放亭融入中医药文化设计
近日,东直门街道新中西里社区和新中街社区的垃圾投放亭全新改装亮相,新的垃圾投放亭融入各社区特色文化主题,与社区环境相辅相成。新中西里社区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垃圾投放亭采用了木色喷漆设计,投放亭两侧点缀有绿色中草药形状的装饰,崭新的亭子下整齐摆放着三色垃圾桶,桶身被擦拭一新。亭子上展示有最新版的垃圾分类要求,以及社区有害垃圾投放点等相关信息。
新世界家园社区厨余垃圾袋智能分离机器人
为了实现厨余垃圾投放不脏手,崇外街道引入新型智能垃圾分类投放设备——“厨余垃圾袋智能分离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和普通桶站一样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厨余垃圾三个箱体,每个投放口下方分别有一个感应器。“机器的原理类似于抓娃娃机,里面的机械手抓取厨余垃圾袋,将厨余垃圾分离到对应的桶内,再将垃圾袋投放到‘其他垃圾桶’内,无需动手分离。
建国门街道“无废街道”示范宣传长廊。
“下一步,东城区将进一步提升桶站设施投放便利性,持续深入开展社会动员,引导群众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生活习惯。”区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