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载雨雪风霜,6500个日夜青春奉献无悔
19万次往返奔波,1300万公里车轮滚滚不歇
在朝乾夕惕的不息时光里
在胼手胝足的不止征途中
回响着拼搏进取的劳动者奋斗之歌
彰显着不断传承弘扬的伟大环卫精神
书写着一代代环卫人担当奉献的无上荣光
1982年,山东省烟台市区生活垃圾清运开始实行日产日清,这是烟台环卫对烟台市民和美丽港城亮出的庄重承诺。
2002年,原娄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就地建设的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建成运行。市区生活垃圾需长途转运至开发区古现处置,转运距离、转运难度和工作强度数十倍增长。
承诺如金,战鼓催人。2002年10月26日环卫工人节当天,娄子山上,繁忙如织。在最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环绕中,第一辆满载生活垃圾的转运车缓缓驶出,踏上市区生活垃圾转运处理新的征途……
18载时光荏苒。市生活垃圾转运站已累计转运生活垃圾535万吨,达19万车次,总行驶里程超1337万公里,可绕赤道320圈。
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有诺必践、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背后是烟台环卫人数不尽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其尤为辛苦者,是1年有364天奔波在生活垃圾转运长途中的转运车驾驶员们……
凌晨4时,皓月星空,城市依然在沉睡……篓子山上,灯火通明,第一辆生活垃圾转运车已经出发!无论春夏秋冬,还是雨雪风霜,雷打不动。一个人,一辆车,一样的路线,一样的风景,一段孤独艰辛的旅程……
至古现来回75公里,至牟平来回90公里,一次转运往返需近2个小时,遇到雨雪天气和大拥堵甚至达到4个小时,每位驾驶员每日需往返3-4次,一天下来需连续工作时间近10个小时,日均行驶里程300公里。
车行路上,17米长的巨大车身,近50吨的庞大重量,12个档位的频繁切换,途中西北线单程20多个红绿灯,东南线单程40多个红绿灯,时而穿插而过的私家车辆……面对日渐拥堵的城市道路、复杂多变的路况,驾驶员精神紧绷,小心翼翼,长时间频繁启停的慢速行驶状态,颠簸如过山车,使人极易疲劳,一天工作下来,浑身骨头散架无力,紧张性头痛欲裂。为了尽可能缓解疲劳,时刻保持清醒,清凉油成了每个驾驶员的必备和最爱。
在每次等候装车不足10分钟的间隙,要快速检查每个车胎、排放箱体污水、喝水吃饭上厕所……这些工作驾驶员们基本上都是在一路小跑中完成。为确保一天任务圆满完成,早班3点多起床离家,急匆匆赶往单位四点发车,早饭无处可买,只能尽量头天晚上买点早餐,找个间隙快速啃点面包就是一顿不错的早餐了,而更多的驾驶员都已经养成不吃早餐的习惯了。早饭吃不上,中午饭不规律,啥时回来啥时吃,抢吃几口填填肚子立刻就走,吃得一多经过一路颠簸胃就开始“闹革命”。胃病、视力疲劳综合征、噪声性耳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关节炎……在几乎所有驾驶员中普遍存在。
安全驾驶里程超100万公里的老环卫杨安斌,18岁加入环卫,从2002年12月26日始,他在生活垃圾驾驶员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时刻折磨着他,途中每一次颠簸都是莫大的考验,换轮胎总是一手扶腰,下车要两手扶腰,下班后缓一缓就马不停蹄赶去做针灸理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貌不惊人、语不铿锵的老杨,却从未说过苦,也未言过累,展现出一个老环卫人的担当和境界,成为车队里人人交口称赞的“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