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于城市整体建设步伐加快,各类城中村改造和区块整体拆迁工作逐步开展,地铁施工工地的不断扩大,各类工程运输车辆压坏路面、抛洒滴漏等情况比比皆是,杭州市整体道路扬尘情况、道路积泥情况等问题愈发突出。
(二)各类街巷,特别是三类街巷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各类街巷由于城区及街道经费配比情况比较复杂,街巷保洁招投标不太规范,特别是三类街巷,市级资金未进行配比,由城区或街道按属地要求自行招标,不需要经过市级部门审核、备案。招标标准、人员配比、保洁要求等各方面都不能符合相关要求。
(三)截止到2019年,杭州市道路分类保洁、公厕分类管理定额仍旧依据2015年市财政局、市城管委《关于调整市区道路分类保洁、公厕分类管理经费定额的通知》(杭城管委[2015]256号)执行,未进行调整,定额均已不满足实际工作要求,市场化保洁公司也多有反映。主要涉及到的经费情况:一是道路、街巷的人工费占比分别为75.50%、87.83%以上,人员成本上涨很厉害。二是2016年以后各类保障工作要求高、时间紧、任务重,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如防汛、抗雪、各类重大活动保障、各类应急工作保障等)。
(四)根据市大气办要求,城市道路扬尘洒水保障频次逐年提升、机械化清扫要求逐年提升,清洁能源车辆要求逐年提升。而新能源推广较好的深圳等城市,购置新能源车辆的定额单价比普通车辆定额提高2倍左右。
(五)环卫工人招工困难。全市环卫工人正常工作工资维持在最低标准2010元基础上浮10%,包含基本工资、福利津贴、五限一金、高温费等。但环卫工人工种特殊性,日常及节假日加班较为普遍,且环卫工人住房困难。租房成本的上升,使得本来就不富裕的环卫工人纷纷离职回老家。在招不到人的情况下,环卫退休人员返聘情况又有返潮现象。
(六)杭州主城区道路保洁由区级城管局进行公开招标,招标商业报价占较大的分值比例。杭州市环卫保洁市场中标企业有40家以上,企业管理呈现碎片化。另外,由于招标要求,标书内环卫作业机械设备要求比重大,新能源要求高,合同签订合同期限是“2+1”或“1+1+1”模式(最多3年),之后要再进入招标流程。标的面积小,时间短,负担大,企业对杭州市道路保洁招标的热情已是大不如前了。
主观及客观因素叠加后,使得杭州环卫各保洁企业纷纷通过机械减人、转型环卫市政养护一体等方式来保障企业收入,还有部分大型企业逐步退出杭州保洁市场,转战其他城市进行保洁。
根据存在问题,我们在充分调研后,觉得除了加大清洁度管理现场检查等工作,强化清洁度考核水平等工作外,也急需在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调整,起草了强化保洁管理的若干意见。在机械化管理、新能源车辆要求、招标项目优化,车辆外观统一,环卫职工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调整规范。
二、《关于强化保洁管理的若干意见》具体内容
(一)调整机械化作业要求。根据环保部门的相关要求,在定额提升的基础上,着力对城区机械化清扫率、新能源车辆购置率进行提升,与相关部门对接,加大街巷、人行道小型机械化、智能化甚至无人化作业工具的引进,逐步机械化代人,提高作业效率及作业质量。
(二)提升清洁能源车占比。推广新能源车辆。各区、县(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环卫车辆中,新能源车或清洁能源车辆不得低于总量的80%。采用“共用和新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推进环卫车充电充气配套工作,梳理充电冲气设施资源,提出新能源车采用方案。将新能源车采用比例作为技术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推进区域化保洁。延长服务期限。由区城管局协调区财政安排3年项目预算一次性采购保洁养护服务,并视服务情况作不超过2次续签,使服务期限达到5年(3+2),逐年推进区域招标,道路街巷保洁按照区域性(原则上以街道作为单位)进行保洁招标。每个标段原则不少于25万平方米。强化企业诚信,加大城区监管力度。
(四)统一车辆形象。车辆统一管理,落实编号要求,统一车辆外观。按照目标任务完成车辆外观逐步更新统一。
(五)保障职工权益。落实环卫工人工资福利等权益保障工作。励市场化企业提高环卫工人工资待遇标准,争取基础工资能达到中低水平或中等水平。加大对生活困难环卫职工的帮扶力度,建立环卫职工定期体检制度。
三、起草依据
1.《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2.大气办关于强化机械化率及新能源车辆文件(环卫科自己提供)
3.关于印发《杭州市政府购买服务采购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杭政采监(2015)23号)
4.《关于印发《杭州市环卫作业人员着装与作业行为规范》及《杭州市环卫作业车辆标识与作业管理规范》的通知》(杭城管委(2016)130号)
5.《关于进一步规范浙江省城市生活垃圾经营性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浙建(2013)5号)
6.《关于进一步加强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服务政府采购管理的通知》(杭城管委[2017]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