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实施以来,北京市延庆区积极借助创城“百日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延庆区结合《条例》制定了《延庆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区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组建“一办八组”,确定垃圾分类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区垃圾分类工作出实效。
为切实落实新版《条例》要求,延庆全区实行标准化运行,具体做法为:每个居住小区或村庄至少设置一处四色全桶站和大件垃圾收集点,合理设置分桶站,为城镇居民和农户配备户分类桶。
目前全区已配备分类垃圾桶站1410组,集装修垃圾、大件垃圾为一体的收集点533个,户分类桶146741个,全部投入使用。全区生活垃圾实行专车收运、分装分运,累计配备小型收集车633辆,其他垃圾收集车100辆,厨余垃圾收集车28辆,大件垃圾收集车18辆。
街道、乡镇百花齐放,工作方式各具特色
延庆区18个街道、乡镇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出台新举措,持续抓好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引导带动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并逐渐养成自觉分类的好习惯。
儒林街道:垃圾分类“五步曲”,践行分类新时尚
“宣”——条例实施法先行。新版《条例》正式实施前,儒林街道司法所、物业办、城管执法队走进社区、商铺门店,开展《条例》法治宣传活动,用法治声音向居民宣布:北京市垃圾分类进入法治时代。
“学”——大考来临学在前。在垃圾分类“大考”中,“学”无疑是关键的第一步。在微信公众号中推出“文明实践小课堂”等栏目,定期推送“垃圾分类宝典”以及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等相关内容,让居民轻松掌握分类技巧;在进出卡口、宣传栏张贴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在垃圾桶站点张贴垃圾分类指引,并将垃圾分类小常识推送到居民、志愿者微信群,将垃圾分类折页发到居民手中,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动”——乐在其中动起来。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在社区门口开展“垃圾分类大挑战”活动,工作人员每天组织居民积极参与,将垃圾模具全部正确投放到相应垃圾桶内可获得小礼品。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和指导,形成“人人参与、家家知晓”的垃圾分类浓厚氛围。
“听”——立体环绕沁人心。“垃圾分类真是好,节约资源又环保;认清四色垃圾桶,对号入座才算懂……”社区门口滚动播放垃圾分类动员书音频,垃圾投放站点循环播放垃圾分类顺口溜、数来宝等,入心先入耳,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引”——指导监督更精细。辖区内每个垃圾投放站均配备专业的分类指导员,现场指导居民学习垃圾四分类,引导居民在家设置“两桶一袋”并自觉分类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