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街道:AI人脸识别技术,指导居民垃圾分类
莲花苑和舜泽园社区是AI人脸识别技术试点,百泉街道在该社区垃圾桶处安装了摄像头和语音播放设备。居民投放垃圾过程中,系统会进行语音宣传提示,同时还运用人脸识别、后台系统对比等智能化手段,结合门禁实名实户数据库,对居民分类投放的正确率进行记录,并追溯到投放错误率高的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指导,切实实现垃圾源头正确分类。
大榆树镇:深入推进七项举措,打赢垃圾分类持久战
大榆树镇积极行动,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狠抓党建引领、责任落实、机制设置、硬件完善、监督检查、宣传动员、制度建设七项内容,形成垃圾分类工作统一调度、管理、检查、监督及验收的模式。
加强党建引领。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垃圾分类工作,与保洁组长、垃圾分类指导员、入户收集员、保洁员等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于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推进不力的村,由党政主要领导对村主要领导进行约谈。
狠抓责任落实、监督检查。充分发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加大对厨余垃圾违法违规收运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加强对居住小区、农村地区垃圾分类的执法检查力度。
硬件设施完善。为全镇24个行政村发放38辆流动垃圾收集车,330个240L分类垃圾垃圾桶,250个室内垃圾桶,6078组户分类垃圾桶(两桶一架)。
推广宣传动员。组建“大榆树镇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培育垃圾分类宣讲员。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修改、完善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管理办法》、《垃圾收集员管理办法》、《垃圾收集车辆管理办法》、《村民自建房垃圾管理办法》等10余项管理制度。
康庄镇:基层党支部齐发力,示范带动促分类
康庄镇发动34个基层党支部助力《条例》落实。
一是奖惩双向抓落实。由包片党员、保洁员对各户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情况进行登记测评,对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的住户,实行积分兑换水费奖励;对未按要求分类投放垃圾的住户取消评优资格并停发村委会相关福利。
二是指导引领促长效。康庄镇实行“机关干部先锋引领,包村工作队下村指导,包片领导划片宣讲”工作机制,指导分类工作长效化,引导村民意识提升、自觉分类。
三是宣传覆盖广动员。在34个村(社区)全面开展以“党建引领新时尚,垃圾分类我先行”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广泛发动志愿服务力量开展宣传,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积极动员,以各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争做垃圾分类达人。
刘斌堡乡:再生资源自助回收,引领村民绿色生活
刘斌堡乡共设置了5个再生资源自助回收站,辐射全乡16个村、驻乡单位。再生资源自助回收站为透明玻璃房,从外面可清晰看到可回收物存放情况和供居民取用的回收袋,提高广大村民分类投放可回收物的积极性。
为向村民和游客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刘斌堡乡在旅游咨询中心外墙上悬挂了26块生活垃圾分类卡通宣传展板,详细介绍垃圾分类知识,指导村民和游客正确进行垃圾分类。
井庄镇:21天垃圾分类,巾帼行动助创城
井庄镇妇联紧密围绕镇党委和政府决策部署,在区妇联的指导下,在全镇开展“21天垃圾分类巾帼行动”。活动设置了若干个小任务,7天为一个周期,动员镇村的妇联主席、执委、巾帼志愿者作为示范员、监督员、服务员,通过“讲、学、查、帮、评”五步工作法,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垃圾分类投放。并通过评比奖励,在21天的不断重复中,帮助居民们养成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的生活习惯。
珍珠泉乡:软件硬件相结合,引领绿色新风尚
珍珠泉乡成立“青年宣讲团”,走村入户开展“乡村小课堂”系列宣讲会,为村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五一以来,在15个村开展宣讲培训20余次,以政策普及、知识讲解、观看视频、现场模拟、分类互动等多种形式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包村干部、村级垃圾分类指导员也开展现场培训30余次,共向村民发放垃圾分类知识手册7000余份,毛巾、购物袋等宣传品4500余件,积极引领村民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同时珍珠泉乡设立垃圾分类亭19处,厨余垃圾清运车1辆,为各村配发电动垃圾运输车21辆、分类桶160个、1900余套户分类垃圾桶、可降解垃圾袋5万余个。结合创城攻坚“百日大决战”,发动全乡党员群众800余人次开展周末大扫除、人居环境整治等活动,共清理其他垃圾400余吨。
经过不懈努力,延庆区厨余垃圾进厂量有所增长,可回收物进厂量大幅增长,其他垃圾进厂量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