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现阶段有机废物处理技术及其优劣性
3.1垃圾填埋
垃圾填埋是我国目前解决生活垃圾的最主要的途径。2005年底全国共有300座以上的生活垃圾填埋场,80%以上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处理。虽然也可通过焚化、堆肥或分选回收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部分无法处理的剩余物仍需通过填埋处理。合理利用坑洼地带填埋城市垃圾,处置废物的同时还可以覆土造地,有利于保护环境。填埋方法主要分为三类:包括卫生填埋、压缩垃圾填埋和破碎垃圾填埋。卫生填埋是倾倒并压实一层城市垃圾,并用一定厚度的土、沙等覆盖,进行反复操作,最后使用90-120厘米的表层土覆于其上。压缩垃圾填埋是压缩垃圾后进行回填,具有防火性强,防蚊虫的特点,但分解较缓慢。破碎垃圾填埋可防火,有利于好氧菌繁殖。
填埋场地最低处较地下水位应高出3米以上,并做好相应的防渗及排气工作。同时,填埋场封闭后可作为绿化场所。该方法技术发展成熟、成本较低等优点,是目前我国处理有机垃圾的主要方式。其投资较少、工艺简单、处理量大,对地表的污染较小。但该技术并没有对有机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保留了大量的有害微生物,还有着产生沼气的隐患,其垃圾渗漏液还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长期污染。
3.2热分解技术
热分解技术的主要处理对象包括橡胶类废物、油漆涂料等特殊垃圾。具体操作是通过加热一个放油有机垃圾的完全密闭的炉膛至450℃—750℃,在高温及缺氧条件下,促使有机垃圾分解成固态和气态两部分。固体垃圾包括垃圾中的矿物质及碳化物。冷却清洗后可分离出固体垃圾中的金属,产生的焦炭也可重复利用。气态废物,可将可凝结部分转化为油脂,而剩余部分会用于加热炉壁。若使用焚化炉处理垃圾,炉内温度通常要求加热至850℃,所需温度较热解炉更高,且在焚化过程中易生成大量有害物质,特别是毒性强烈的致癌污染物二噁英。
3.3微生物处理
微生物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降解菌产生多种酶,对分类后的有机垃圾(以餐余垃圾为主,包含蔬菜废弃部分、废纸、食品残渣等)进行快速降解,从而使96%的有机垃圾转变成热能、二氧化碳、水及少量的氨气。该技术的主要优势是菌种的分解能力强,对某些顽固性的物质具有较高的分解效率,并且菌种的更换时间长,降低了有机垃圾的处理成本,同时设备具有使用简便,安全可靠,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势。但是发酵工艺污染大,特别是通过气体对居民的潜在危害难以控制。运输途中餐厨垃圾易滋生大量有害病菌,病菌代谢出大量的毒素如果被高温(60℃—120℃)加热,危害性会更大,这种方式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风险极高,人体一旦感染有机垃圾滋生的病菌或吸入真菌的孢子,会造成难以控制的病情。同时大量麦麸、玉米皮等辅料的添加及对能源的高需求极大提高了成本。
3.4等离子体技术
等离子体技术是新型的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分为高温等离子体技术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高温等离子体技术是用高温高能粒子去碰撞有毒物质,破坏其化学结构,使其转化为无毒物质,比较适用于处理固态废物。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则是通过电子束、微波及交流电场,作用于有机废气,生成许多自由基,与分子相互吸引,通过化学碰撞,自由基吸附到分子上,使其最终变得很不稳定,分解为无毒分子,比较适用于处理气态废物。等离子体技术可以处理毒害性强的危险及非危险废物包括有机及无机的气体、液体及固体,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彻底地将有毒废料转化成无毒且具有一定价值的产品。排放量少,减容率高。许多不能焚烧的有毒物质很难利用传统方法处理,例如PCBs、农药、杀虫剂等等,等离子处理技术则可以安全处理并且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停止。但是由于设备较为特殊,其制造和运营成本较高。
4结语
目前,关于城市中生活垃圾处理措施的发展现状,由于社会群众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意识以及目前现有的技术水平、资金投入等相关问题,导致城市生活垃圾的减少量变化并不明显。相关管理要不断地通过研究、实践提升对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保证生活垃圾的处理项目能够不断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冉德超.浅析生活垃圾渗滤液来源变化及产生量控制[J].能源与环境,2017(06):73-74+77.
[2]杨生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装备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10):47-49.
[3]王富林.中小型生活垃圾填埋场库存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思考[J].环境与发展,2017,29(10):55+57.
[4]李海荣.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思考[J].环境与发展,2017,29(10):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