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厨余垃圾处理技术远不如焚烧成熟。厨余垃圾主要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包括干式和湿式两类,无论哪种,都会产生大量的沼渣(有机质残留率约20~40%)和沼液(进料的0.7~1.2)。沼渣需要填埋或焚烧,而沼液是一种高氨氮、高COD的难处理废水,又往往需要异地处理(不相邻污水厂时),沼液处理成本常高达40~100元/t(按现在的排水要求)。虽然这些二次产物可以加工制肥,但很多城市并不具备施用需求。
总体上,厨余垃圾的分类不仅需要实现群众的广泛发动,而且需要很高的经济投入、管理投入和社会成本。通常厨余垃圾的收运成本在100~200元/t,处理成本在200~300元/t(包括沼液处理),加起来已经超过焚烧处理的费用。此外,虽然厨余垃圾可以分类,但并不属于源头减量,只是“分流”,因为它还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处理处置;虽然厨余垃圾可以产沼气发电,但是在焚烧厂它也可以直接发电(综合能量效率更高)。因此,厨余垃圾分类对于“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这两个目标而言,贡献不大。对于以焚烧处理为主的城市,厨余垃圾的大规模分流,将会导致焚烧能力的显著浪费。一方面,已有设施大量闲置,另一方面,又要建设大量新设施,这是厨余垃圾分类面临的悖论。
如何分类比较好
对于很多大中城市,要达到垃圾分类的两个目标,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提效扩容,比如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现有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二是要充分利用垃圾分类的机遇,减量提质,减少终端设施的处理量,改善处理效果。
焚烧设施是目前以及将来大多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的核心。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焚烧系统的二次污染控制水平很高,其需要克服的最大问题不是二噁英和臭气,而是焚烧灰渣的出路。在焚烧过程中,生活垃圾中的有机质会变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无机质会变成焚烧飞灰和炉渣,前者是危险废物,一般为焚烧垃圾量的3%左右;后者是一般废物,一般是垃圾量的20~25%。焚烧灰渣都需要妥善处理,目前仍以填埋为主,大规模焚烧后会产生大量灰渣,需要占用大量的填埋场地。
所以,我们的分类,除了回收资源外,要考虑通过分类减少灰渣的环境影响。按照目前“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的模式,很多没有回收的无机可回收物(金属、玻璃等)和不可回收的无机物(陶瓷、灰土、砖瓦、盆栽泥土等)都会进入到“其他垃圾”中,然后进入焚烧厂焚烧,进而转变为焚烧灰渣,不仅没有减量,而且从对环境无害的废物变成具有潜在毒害效应的废物。这就造成了事实上的废物增量(数量更大、毒性更强)。
如果我们可以在分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的基础上,将垃圾分为不可燃物(无机物等,还可以适当考虑对焚烧污染物生成潜力有帮助的典型组分)和可燃物(其他),就可以匹配我们的焚烧系统,降低焚烧灰渣产量,降低焚烧二次污染排放。不可燃物类型少、简单,易于分类投放,可以直接进入填埋场。而可燃物就可以进入现有的焚烧厂,实现对现有焚烧设施的充分利用,并降低二次污染和潜在环境影响。
综上所述,垃圾分类可以这么办:
①可回收物是垃圾分类的重点,目前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是真正实现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资源循环”的关键抓手,需要进一步强化。
②对于以焚烧为主的地区,除“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外,可以分为可燃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相对于其他模式,从经济、环境和社会成本的角度,都是更好的选择。这些地区居民厨余垃圾主要以源头减水为目标(在厨房适度滤水,减水的同时也减少了盐分),然后归入“可燃垃圾”类别。
③厨余垃圾可以分,但主要目的是解决“大量有机质和水分直接进入填埋场”的问题,因此要适度、适量、分区域,适于以填埋处理为主的区域,而且可以与餐饮垃圾协同处理。
文中数据部分来自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于分类的深圳市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置全链条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成果,特此致谢。
(作者:李欢,博士,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垃圾处理与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