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环卫工人一直都是高危职业。我国每年遭遇交通事故的环卫工人有数百人。
成都61岁环卫工人为了去路中央捡一个从车上扔下的瓶子,被撞身亡;哈尔滨孙桂芳等5名环卫工人在二环桥上进行清雪作业时,被撞身亡;长沙环卫工人陈某辉在作业时被撞死亡,肇事司机逃逸。
这一桩桩惨案,变成一则则短讯上冰冷的死亡数字,后又在公众短暂的唏嘘之后,由新闻变成了旧闻。
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五险一金、每月拿着仅可以维持基本生存需求的几千块钱,环卫工人却被迫接受最辛苦的工作和最长的工作时长。
虽然用工企业都会依照各地政府发布的环卫工人用工建议,来实行三班制的排班制度。
表面上保证了每位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长不超过8小时,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人员短缺,多数环卫工人都要被迫接受每天工作1.5-2个班次,日平均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的安排。
很多环卫工人节假日无休,想要请假,要么申请和同事调班,要么选择直接扣工资。
刘永亮在路边树下打点滴,坚持带病工作。图/潇湘晨报
于是就出现了2012年那张盛传网络的图片:环卫工人刘永亮坐在路边的树下,把吊瓶挂在树上打点滴。
为了不被扣工资,刘永亮就算感冒、发烧,也仍然扛着病体坚持工作。而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区区1200元。
同是清洁工,待遇大不同
根据Indeed网站的统计,美国环卫工的平均年薪为2.5万美元,而如果你在纽约市环卫署(世界上最大的环卫机构之一)工作5年半后,你的年薪能达到6.9万美元。
高薪也意味着较高的技术含量,与国内不同,美国生活垃圾的清理和回收基本完全实现了机械化。
环卫工人很少拿着笤帚扫马路,他们平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驾驶垃圾处理车、洒水车、扫雪车等各种机动工具。也因为要从事一些较重的搬运体力活,美国的环卫工人主要以年轻人为主。
国外的环卫工人装备充足。图/维基百科
而在把垃圾分类做到极致的日本,环卫工人也比我们更接近“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任务轻”的终极职业理想,他们只需要将市民们分类好的垃圾带走处理,就能拿到2.5万-3万的月薪。
在日本羽田机场做了23年保洁员的新津春子,还因为打扫出“世界上最干净的机场”(国际权威航空行业排行榜公司Stytrax.com评出),而登上NHK著名节目《专家的流派》、录制当红综艺《全世界最想上的课》,开演讲、出书,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和喜爱。
保洁界的明星
比起这些发达国家的例子,我国上海维护环卫工人合法权益的做法可能更有借鉴意义。
从2015年3月起,上海市政府正式开始施行《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引导全国各地的环境卫生服务公司进入上海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体制。
市场竞争保障了环卫工人的最低基本工资,使得上海市环卫工人的工资远超全国。
可见,环卫工人的权益保障和凝聚力不能全靠环卫部门“发善心”,更不能指望让他们在高温下走正步获得。
承认环卫工人弱势群体的社会地位,才能直面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引进市场化竞争机制、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规范劳动人事管理制度,才能切实保证环卫工人的基本权益,提高他们的内部凝聚力。
任何职业尊重都要建立在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保障之上,而放弃对弱势群体和底层社会的关注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忌。
参考文献:
[1]《环卫工人高温下走正步,“已被叫停”》,澎湃新闻,2019-07-16
[2]《且慢给环卫工走正步扣帽子》,南方日报,2019-07-17
[3]《西安的环卫工人应该至少月入两万!》,狐狸罐头,2017-09-13
[4]《城市环卫工人面临的困境和解决途径》,项田甜,绿色科技,2019-06
[5]《当代环卫工人合理权益保障探究》,马心宇、吕翠凤,法制博览,2019-01
[6]《一线风采|各国环卫工人大比拼中国环卫工人现状让人深思》,每日头条,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