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过量空气系数
锅炉运行中炉膛及烟风道不同程度的漏风现象,以及送引风配风不合理等都会造成空气过剩系数偏大,不仅增大了排烟热损失,造成炉膛温度降低,也增大了其它热损失。
2.4炉膛压力及保温因素
当炉膛微正压运行时工况比较合理,可有效避免冷风侵入炉膛。但是这样会使现场脏乱甚至会出现漏气、冒火等危险,因此锅炉大多采用微负压运行。综合考虑可取炉膛负压为-5mmWG,可以有较小的上下波动,一般控制在20~50Pa。
实际运行过程应避免负压过大导致的严重漏风以及正压运行导致的现场脏乱。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电站锅炉,一般漏风系数每增加0.1~0.2,排烟温度将升高3~8℃,锅炉效率降低0.2%~0.3%;漏风系数每增加0.1,将使送、引风机电耗增加2kW/MW电功率。因此要在运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负压。
此因素多为检修造成,当锅炉某处位于保温层内部件出现故障时,检修必须拆下保温层进行,维修完成后保温层不能及时修复,导致锅炉散热热损失增大。汽包、联箱、管道、构架、炉墙和其他附件等的温度高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应确保这些元件处于良好的保温状态,减少散热损失。
2.5强化燃烧,减少不完全燃烧损失
不完全燃烧损失包括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和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其中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是由于炉温低、送风量不足和混合不良等导致烟气成分中一些可燃气体(如CO,H2,CH4等)未燃烧所引起的热损失;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是由于垃圾中未燃或未完全燃烧的固定碳引起的,由飞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炉渣不完全燃烧热损失两部分组成。
其中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
空气过剩系数对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影响很大,空气过剩系数过小,将使燃烧因氧量不足而增大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过大则会降低炉膛温度,也会使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大。因此在锅炉运行中,对风量进行调节,以保持合适的空气过剩系数,保持较高的炉膛温度,使燃料与空气充分混合,延长烟气停留时间,促进烟气中可燃物燃尽。
燃料的灰分越少,挥发分越多,则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就越小;炉渣含碳量偏大,使炉渣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大幅度增大,应根据锅炉负荷情况合理调整给料速度、炉排速度和料层厚度,使垃圾能得以燃尽。另外,如果前后拱上吊渣现象比较严重,会影响炉膛内热辐射,这也是造成炉膛温度降低,灰渣含碳量偏高的主要因素,应利用检修期间及时除焦渣。
焚烧炉在正常运行时,燃烧室内的火焰应在上炉排燃烧区横向分布均匀,下炉排燃烬区无明显红火;炉排上料层厚度呈阶梯递减分布,平均厚度应在300mm~500mm之间;上下炉排运动均匀,下炉排较上炉排稍慢;火焰不得冲刷四周水冷壁管和对流管束,也不能伸入冷灰斗内;锅炉两侧的烟气温度应均匀,过热器两侧的烟气温差,一般不超过30~40℃;燃烧室负压应保持为30~50pa,不允许正压运行;炉膛出口氧量值在7%~8%,一次风机出口风温达到设计值220℃,二次风机出口风温达到设计值166℃;排烟温度控制在220℃~240℃,一炉膛烟气温度应保证烟气在850℃持续2秒的条件范围。电厂实际运行时,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并及时调节工况,是垃圾处于良好的燃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