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全价值链、两网融合、三新三化、四分类、五原则、六制联动和七个衔接等事关全局的7个重要方面,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可供各地参考。
建议一
统筹考虑全价值链
城市生活垃圾具有“污染”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其中“污染属性”是主要属性,“资源属性”是次要属性,所谓的“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只能是一个美丽的营养“鸡汤”。
生活垃圾总体均属于低值范畴,为了表述方便这里将它分为“高值垃圾”、“中值垃圾”和“低值垃圾”三部分,这是相对而言的。
目前“高值垃圾”主要由居民回收,“中值垃圾”主要由保洁工和拾荒者回收,而“低值垃圾”也就是居民、保洁工和拾荒者都不要的这部分垃圾,则由政府管理部门负责收运处理。
如果政府管理部门仅开展“低值垃圾”的分类,而放弃“中值垃圾”和“高值垃圾”的分类,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分类,因为这样做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会是长久之计。垃圾分类既是一种环保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活动,垃圾分类既要有环保目标,也要符合经济规律。
遵循经济规律的垃圾分类,应采取一系列组合拳,从“全价值”和“全链条”的角度来认真研究和统筹考虑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问题。
这些组合拳包括: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出台优惠补贴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全值分类示范、提升智能回收手段、引导废品供需关系、培育废品利用市场、规范个体拾荒行为等。
我们要通过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同向发力,来努力实现垃圾回收利用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来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既符合环保目标又符合经济规律。
建议二
正确理解两网融合
两网融合,关键在于融和合,目的是最终形成一个网络和一个分类回收利用系统。而不是各自为政,各搞一套,最终形成独立的两个网络和两个分类回收利用系统。
两网融合,要树立废品是垃圾的一部分,废品回收是垃圾分类的一部分,废品利用是垃圾资源化的一部分的理念,这个“三个一部分”理念是两网融合的基础,脱离这个理念两网融合就会走弯路,弯道可以超车,但走弯路非但不能超车,而且注定会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
“互联网+垃圾分类”是新事物,也是今后垃圾分类的发展方向之一,“互联网+垃圾分类”是垃圾分类的一种形式,但它不是唯一形式更不是垃圾分类的目的,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实效,垃圾分类就难以持续推进。
“互联网+废品回收”是废品回收的一种形式,“智能回收箱+废品回收”是废品回收的另一种形式,而废品回收是垃圾分类的一部分,所以它们都不等同于垃圾分类,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垃圾分类”,更不能替代垃圾分类。
“互联网+垃圾分类”试点地区,既要警惕和防止“智能回收箱”成为占用城市公共资源的“街头摆设”,也要提前研究一旦资本退市或资金断裂后如何收拾这些“新型垃圾”的行业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