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铲除臭气熏天的垃圾堆,建成温馨健康的“小绿地”。沿街闲置空地易形成垃圾杂物堆。垃圾、杂物的随意堆放不仅扩大垃圾污染面,更易造成空气污染、水污染、视觉污染,影响市民出行的心情。对此,该局动用机械设备将城区沿街空地内的垃圾、杂物全部清除,并结合周边环境、道路绿化风格建成了一块块小绿地,2013年以来完成了香江大街东段、宁德路中段、兴隆小区门口等15块绿地的绿化,共6200多平方米。同时,为便于群众投放垃圾,安装了地嵌式垃圾箱,彻底改变了原来的脏、乱、差现象。
三是清除垃圾死角,还居民一片“清爽”地儿。受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市民城市意识较差,沟边、湾边、路边小空地极易成为垃圾堆积地,再加上城市管理力度有限,产生了一些占地2-5平方米的垃圾死角。尽管占地不多,但是给途经此处的市民带来十分不好的感受。对此,该局对全县城区展开了地毯式普查,根据行政区划分清责任单位、责任人。对城区规划区内的垃圾死角该局动用各类机械进行清理,不能使用机械的动用人工清理。2013年以来,清理17条背街小巷道路、2条沟渠、5个家属院、1个市场的垃圾共2000余吨,在垃圾集中地域修建地嵌式垃圾箱共计15个。同时,加大对垃圾投放点的宣传,安排专人在垃圾点处全天蹲守,号召市民将垃圾倒入垃圾收集设施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垃圾死角的再次形成。
四是做好雨雪天气应对工作,方便市民出行。为保障城区市民的出行安全,该局制定雨雪天气应对机制,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在大风、大雨、大雪天气来临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首先通过短信、网络、宣传车等多种方式做好预警告知;再是实地巡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破损广告牌匾、绿化树木、线杆、井盖等及时告知责任单位、责任人,督促其完成修复;每年汛期来临前,该局都会把城区3527个雨水井收水口及其支管道进行全面疏通。汛期后、大雪降临后,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出发,清除混着雨水、积雪的垃圾、杂物,清除责任路段的积雪,还市民一个整洁的出行环境。在城管局干了20多年的老城管史金池在一次防汛任务中,穿着雨衣、赤着脚、站在积水中,一边用手捞着阻塞雨水井箅子杂物,一边笑着与同事讲:“城管局的人生的怪,人家下雨都往家里跑,城管局的人却都往大街上跑。”别认为他是一名一线的职工,其实他是收费一科的科长。2013年2月11日,是农历的2013年正月初二,这天夜晚一场大雪覆盖了全县,为确保城区各条道路交通畅通、保证车辆、行人的交通安全,该局主要负责人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在晚上10点一同走向街头,在城区洒下了30多吨融雪剂,动用了17辆垃圾清运车清运出100余吨积雪,一直忙到凌晨三四点才把道路积雪清理干净,这让第二天早上出门的人深感意外。在城管局,雨雪天气就是命令,多年来,无论是一线职工还是班子成员,只要雨雪一到,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到达大街上的指定位置。守护城市是他们的职责,他们将这份职责放在了高于家庭、高于个人的重要位置。
三、民生工程,亮点纷呈
城市管理体现着城市品质,关系着城市承载力和群众幸福指数。2013年以来,宁津县城管执法局立足民生导向,坚持创新驱动,全方位开展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大气污染防治和市容市貌治理工作,展现出新宁津的独特魅力。
一是大规模绿化,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见绿、就近见绿。2013年以来,该局认真领会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绿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绿化数量上向省级园林城市靠近、在绿化质量上向生态园林城市靠近。投资1941.75万元,建成了康宁湖公园二期、杂技文化广场、林荫停车场、文体植物园、文昌路、长江大街等13处道路绿化工程,建成检察院北侧街头小游园和314线与249线交叉口绿地,完成了津泉路东侧小游园的升级改造。新增德州市建设工程“天衢杯”优质奖1项、山东省裸露土地绿化示范项目2项,新增省级花园式单位3个、市级花园式单位34个。累计新增公共绿地面积106万平方米,使全县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了240万平方米。在营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的同时,为宁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大副度增加环卫基础设施,缓解了入厕难、垃圾倾倒难、清运难、处理难。近年来,该局变挑战为机遇,紧紧抓住有利契机完善环卫基础设施、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2013年至2016年我县城乡环卫基础设施投入累计8690.8万元,其中为城区累计投入3570.8万元,完成了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理车间升级、扩容工程、城区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城区部分地段垃圾收运设施的升级改造,改建旱厕8座、新建公厕12座、新增垃圾清运车辆8辆、洒水车1辆、洗扫车4辆、地嵌式垃圾箱72个、地上垃圾箱65个、果皮箱500个、电动垃圾收集三轮及保洁三轮车65辆。为乡镇投入5120万元,完成了9座乡镇垃圾转运站的建设,采购了11362个垃圾桶、1222辆保洁三轮车、46辆大型垃圾转运车,很大程度地缓解了城区市民入厕难、城乡居民垃圾倾倒难、清运难、处理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