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顺利进行的建议
为了全面总结市场化以来的经验教训,更好地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按照总结成果、发现问题、借鉴经验、寻找思路、探索对策的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处实际发展的市场化推进模式,重点在针对目前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一)引入竞争,加强考核
2007年以前,环卫事业由政府独家包揽,一方面经费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大量的浪费,如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机械设备利用率不高等。2007年,随着“三城联创”的机遇,城市骨架不断扩大,加大了环卫的投入,新增面积进行了市场化运作,引入了竞争,加强了考核,使马路更加干净了,政府的投入也发挥到更好的效益。环卫服务是一项“清洁城市造福人民”的公益事业,我们要了解市场经济机制在环卫作业领域不能充分发挥的特殊性。环卫作业市场化的结果使环卫单位将政府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同时使政府从那些应该由环卫企业负责的、具体的、杂乱的事务中脱身,集中精力投入到宏观管理上来。
(二)政府“看守”,市场调节双管齐下
管理环卫作业市场必须采取政府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法。有不少人认为现有环卫作业市场化以后,环卫管理部门只需要负责招标,按合同检查作业质量按质付款即可,其余的事情则由市场来解决。其实不然,环卫事业公益性很强,属于公共经济的范畴。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一般生产企业,首先环卫服务范围涵盖全区,服务对象囊括全区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市居民,环卫服务已经成为各单位和居民的每日生活“必需品”,环卫作业过程看似简单,但组织协调过程相对复杂,不仅需要环卫行业协会通过各种行规加强纪律,而且需要政府对社会各方面进行协调。其次环卫作业市场完全放开反而会损害公众利益,公用产品的买方是政府,政府必须组织编制环卫发展规划,建设充足的环卫设施为环卫作业公司服务。因为环卫作业企业生产的是公共产品,其生产手段和产品质量与城市形象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实力和居民生活水平,按照经营城市的理论理解已经成为城市的一种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总是追求企业利益和眼前利益,千方百计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回报,城市利益和城市形象不能成为其决策依据。政府必须制定相应措施,提高进入环卫作业市场的门坎,规定机械化作业比率及制定相应扶持政策,促使企业把目光转向长远利益并加大投资力度,促进环卫企业单位整体作业水平不断提高。
四、小结
根据区域实际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卫市场化之路。夷陵区属三峡坝库区,2002年政府安置三峡移民时,一批既没技术又没知识的四零五零人员被安置在环卫处做环卫工人,并为他们购买社会保险。2007年环卫市场化改革时,为了这批人员能生活稳定,主城区近80万平方米范围的清扫保洁和清运作业没有实行市场化改革,这批被安置的环卫工人仍然由环卫处实行管理考核。现在回头看,决策是正确的,一方面,保证了区域的政治稳定,让这批工人在环卫岗位上工作至退休,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由于主城区范围人员安排充足,机械化程度较高,一直保持着高质量的作业标准,很多来我区考察的领导和交流的客人都赞叹夷陵区干净整洁,甚至比一些大城市的环境都要好,这也为夷陵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软实力。环卫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市场管理的特殊性,借鉴国内各大城市区域环卫作业承包方式,用经济利益吸引企业,同时对从业人员、企业双管理、双约束,保障突发事件的应对。部分环卫作业市场化,使环卫作业单位与该行业的社会企业有了竞争力,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林清毅.浅谈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体制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5,(1)
[2]左忠武,徐辉,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管理方式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