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工作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建轻管、长效机制不健全,整治标准较低,管养维护工作跟不上,工作开展不平衡、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环境卫生管理依然薄弱等问题,制约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配套设施各级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健全,垃圾中转站及配套设施建设进展较慢,部分村(居)垃圾收集设施配备不齐,存在垃圾乱倒乱放和垃圾围城、围村、围田、围路、围水问题。2、各区(市)之间、乡镇(街道)之间工作进展不平衡。3、一些地方和单位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认识不到位,工作主动性差,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环卫工作运行机制;重突击整治、轻长效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务必认真加以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持续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扫尾工作,着力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合理规划环卫设施布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整治要求,在上半年完成全部整治任务后,迅速全面转入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到2014年底,有2%(100个)村庄达到美丽乡村标准,10%(500个)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60%(3000个)达到环境整洁村标准。同时,就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继续申报“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
二是全面启动示范片区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分类指导、群众自愿”的基本原则,按照“优中选优、连线成片、集中投入、滚动打造”的工作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亮点。今年建成3个市级示范创建片区。各县市区自行创建1个以上的县级示范片区。
三、创新工作思路,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纵深开展。克服“城里比城外强,村里比村外强”的现象,破解垃圾围城、围村、围田、围路的问题。我们将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镇村的环卫设施配套、环卫队伍设置,引入市场机制参与运行,强化农村环卫保洁基层管理,全面推动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以稳定的村级保洁队伍为依托,进一步理顺资金渠道,健全制度体系,建立集“道路养护、环卫保洁、绿化管养、路灯管护、村容管理”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队伍,做到农村环境问题始终“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干、有人给钱”,小事村里能自己解决,大事可以走程序申报、集中统筹处理,真正实现农村环境的长效管理。把环境整治进家庭和文明卫生户、好媳妇好婆婆评比结合起来,实现两项工作互促共建;把文明行为大规劝和干部进村住户结合起来,实现帮一户劝一户规范一户;把整治常识大宣教和道德讲堂结合起来,通过道德规范宣讲促进整治知识普及;把庭院经济和乡村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实现家门中创业、不出门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