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其他建筑垃圾的资源化
对建筑垃圾(废旧水泥、砖、砂、石白灰等)进行分拣、剔除、粉碎等特殊加工,生产出下列的系列产品。
1)地面硬化系列(广场砖、人行道砖、马路芽砖、植草砖、小区砖、各种色彩的楼道、楼梯砖,可仿玉、大理石、花冈岩等产品)。
2)墙体系列(实心砖、空心砖、砌块、大型墙体系列,可面着色彩砖)。
3)地基系列(地基三合土、路基三合土)。
4)防浪护堤桩。
5)公路防护墙。
6)防尘毡、人造草皮、防水毡、保水毡、植树皿、苗木皿等。
7)大小均匀、不同直径的石子、混凝土块,主要可用于楼房混凝土构造建筑所有的建材,也可用于公路、道路建设。
8)细砂状的沙粒,可用于建筑材料,也可用于道路或其它建设。
9)细土,可用于城市绿化用土,也可用于建材。
10)废旧金属回收等。
4资源化利用实例经济性分析
1)上海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曾于1990年在该市中心的“华亭”和“霍兰”两项工程的7幢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3万m2,均为剪力墙或框剪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将结构施工阶段产生的建筑垃圾,经分拣、剔除后,将其中的混凝土和砂浆等废渣碎块粉碎,与天然砂按1B1的比例混合,作为细骨料,用于配制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砂浆强度可达5MPa以上,试验共计回收利用建筑废渣480t,节约砂子材料费1.44万元和垃圾清运费3360元,扣除粉碎设备等购置费,净收益1.24万余元。
2)北京城建(集团)公司曾于1992年先后在9万余m2不同结构类型的多层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回收利用各种建筑废渣840余t,用作砌筑砂浆、内墙和顶棚抹灰砂浆、细石混凝土楼地面和混凝土垫层,使用面积达3万余m2,直接经济效益3.5万余元。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为保证建筑废渣替代天然砂的质量,经处理后的建筑废渣0.16mm以下粒径宜控制在粒级含量的15%以内,大于3mm的粒级含量应<20%;若全部代砂用于配制抹灰砂浆时,配合比可采用1B2.5、1B3.0和1B4.0;若用于配制M5、M10砌筑砂浆,则宜按和易性要求设计砂浆标号,其配合比可采用1B6、1B5或1B4;再生建筑废渣还可作为细骨料,以50%~100%取代细骨料,用于配制强度等级在C10~C15的混凝土。
通过建筑垃圾的探索性综合利用,不仅使这两家建筑施工企业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为保护环境做了非常有意义的科研尝试。
3)以韩国再生骨料生产为例计算再生骨料的经济
效益。韩国每生产1t再生骨料的费用为15元,每t建筑垃圾可生产出0.7t以上的再生骨料,再生骨料的售价根据骨料强度的不同,每吨约为60~160元(这里以最低价60元/t计算),再生骨料生产商每处理1t建筑垃圾,要向建筑商收取约20~30元的处理费(按最低收费20元/t计算),这样在再生骨料生产中,每处理1t建筑垃圾带来的利润可计算如下:利润=0.7×60+20-15×0.7=51.5(元)。通过计算可见,再生骨料的生产和利用,除了对环境保护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外,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由于韩国市场上天然骨料的售价为每t100~150元,所以再生骨料应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5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真正有效地利用建筑垃圾除牵涉到技术问题外,还牵涉到社会、经济、环境问题,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
1)组织问题
垃圾的处理和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如何处理就有个组织协调问题。如建筑垃圾怎么收集,由谁组织收集,堆存到哪里,堆存用地由谁解决,由谁提供,建筑垃圾利用工作由谁来牵头,由谁来组织协调等。
2)处理问题
一般来说原状的建筑垃圾无法直接利用,必须进行分拣、分类堆存、分类处理才能利用。用建筑垃圾做混凝土骨料必需破碎、筛分分级、清洗堆存。用水清洗是将在破碎筛分过程中附着在颗粒表面的浮尘、泥土用水洗干净,保证所配混凝土的性能。
3)环境问题
目前建筑垃圾还无法全部利用,只能利用其中一部分,对于那些分拣出来而不能利用的部分或经破碎筛分筛余的部分,清洗污水的处置问题需慎重研究。如果因处置不当而不能利用,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经济问题
建筑垃圾废料本身价值只有经过加工利用处理才产生新的价值。垃圾的搜集,运输、堆存、分拣、破碎、筛分等都需要投入资金。除金属、木制品、拆除后经过清理的砖,通过废品回收利用取得一些回报以外,对于用废砖、废混凝土加工的骨料及配制的低标准混凝土及其空心砌块、混凝土空心隔墙板等其附加值都很低,而制造成本一般要高于用新的天然原料制造的产品,其附加值一般低于各道处理所花的费用之和,常常使利用者无利可图,直接影响利用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由政府通过某种渠道,在利用的不同环节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利用者受益。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