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部分市政道路要求每隔一天由扫路车清扫一遍,不实行连续性保洁,街面上几乎见不到环卫工人。除一些特别繁华街区,如乌节路,要求每小时保洁一遍,每个月需清洗人行道一次。
六、垃圾收集与运输
新加坡垃圾收运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用后装式压缩车挨家挨户收集垃圾;第二种是用垃圾槽收集垃圾,运送至垃圾转运站, 压缩后运往垃圾处理厂;第三种是气动管道输送方式,用户通过投放口将垃圾投入管道,操作人员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将管道内垃圾以气力抽送到中央垃圾收集站,目前气动管道输送方式仍处于试验阶段。
新加坡现有350家垃圾收运公司,垃圾收集执照分为A、B、C三类。环境卫生处将公共场所的垃圾收运业务划为9个标段,合约期7年,由企业投标运营。私人公寓、工业及商业大厦的垃圾,由业主自行雇用收集公司。
七、垃圾处理
新加坡垃圾管理策略是“减量化、资源化、全量焚烧处理”,着力建设“零垃圾填埋和零废物增长”的循环型社会。1970年至2007年,新加坡人口只增长2倍,而处理量却增长了6倍的挑战,该数据显示了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垃圾产生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对制定垃圾减排计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加坡垃圾处理设施有4座垃圾焚烧厂、1座垃圾填埋场。2007年日焚烧处理垃圾6400吨,焚烧处理比例91%,日填埋处理垃圾632吨,主要为建筑废料、海事工业铜渣、工业废渣等不可燃垃圾。
圣马高垃圾填埋场由8个小岛及岛间海域围成,垃圾处理总库容6300万立方米,预计可使用至2045年。
八、新加坡小贩中心
新加坡全国共有125个小贩中心,约16000个摊位,由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定点经营,集中管理,环境公共卫生署小贩处负责管理。中巴鲁市场是新加坡125个小贩中心中硬件设施最好的,整个市场分为三层建设,建筑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一层摊挡分区销售蔬菜、水果、鲜花、杂货、冷鲜肉、水产品等;二楼共有83间饮食摊档,经营亚洲各地的特色小吃;三楼是露天停车场。市场内地面保持干燥、清洁,整个小贩中心没有一只苍蝇;厕所硬件水平较高,干净整洁。小贩中心管理的突出特点:一是硬件设施完备,改造费用由政府支出,运行费用由收取的摊位租金支出。二是实施专一化管理。小贩处是小贩中心唯一管理部门,全面负责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管理。三是管理人员精简,管理高效。由于一名主管和四名管理组成管理小组,负责了包括中巴鲁小贩中心在内的22个小贩中心的日常管理。四是特别注重食品卫生管理,熟食中心实行卫生水平分级制度,强制推行鲜肉冷柜保藏销售。五是小贩中心实行犯规记分制度,对小贩的违规行为按性质记分,视累计分数和时间,分别采取停业整顿,离岗培训、暂时吊销、撤消营业执照的处罚,同时组建小贩理事会,开展小贩自治活动,增强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管理人性化,避免了“一刀切”、“一棍子打死”僵化管理方式,减少了执法的随意性。
九、公厕建设和管理
新加坡政府一直重视公厕问题, 1996年,当时的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提出:“清洁的公厕,是一个文明国家的重要标志!”
新加坡立法规定凡是有公众出入的场所都必须由业主或经营者配套建设公厕,现有公厕约3万多座,全部由业主或经营者负责建设、维护和提升,国家环境局负责监管。一是国家环境局制定发布了《公厕设计和保养指南》,对公厕总体布置、设施设备配置标准、数量和材质、灯光、通风以及相应的维护保养、清洁卫生作出详细规定,业主或经营者依据上述指南设计、建设和维护公厕。二是环境卫生稽察人员进行日常巡查,对于没有按有关规定设置公厕或者公厕的建设水平、卫生状况达不到要求的,书面通知业主进行整改和提升。三是成立公厕协会和世界厕所组织,协会每年举行公厕星级评定活动和业务研讨交流会议,促进公厕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四是针对800多家咖啡厅及老店铺实施公厕翻新与升级计划,由政府配套投入400万新元,公厕改选后美观,实用,便于维护和保持卫生,深受业主和顾客欢迎。
十、建筑物立面的卫生管理
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从地面向立面延伸,要求任何建筑物必须保证建筑外墙整齐清洁,至少5年涂刷一次,外墙为大理石、玻璃幕墙的必须进行定期清洗和保养。政府组屋区的外墙由政府专门投入资金,涂刷耐日光照射、抗暴雨冲刷和抗藻菌生长材料,可长期确保整洁。
十一、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经验
1、机构整合度高,精简高效。新加坡环境卫生管理的外延较广,不仅承担道路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和处置,还承担爱国卫生、污水处理、环境监测、小贩管理等职能,是一个典型的“大部制”机构设置。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层级少,职能法定化,职责分工明确,克服了机构层阶设置管理效能递减、条块协同困难的弊端。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