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城市环境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城市餐厨垃圾作为城市环卫工程的核心部分,近年来政府管理部门日益加强了管理。本文从分析我国城市餐厨垃圾的现状出发,对餐厨垃圾的危害性和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在此基础上就当前国内外对城市餐厨垃圾的处理技术措施进行阐述,最后就当前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下提出我国城市餐厨垃圾的处理技术措施和方法对策。
【关键词】环境保护;城市餐厨垃圾;技术措施
餐厨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剩菜剩饭等垃圾(泔水)和废弃食用油脂,俗称泔脚、泔水或潲水。餐厨垃圾既是污染物又是资源物,管好餐厨垃圾不仅仅有利于提高环境卫生水平,保障人民健康,还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对餐厨垃圾的管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城市餐厨垃圾的主要危害和特点
1.城市餐厨垃圾存在的危害。
1.1对环境的污染。在餐厨垃圾中污染比较严重的是废弃食用油脂,即地沟油。地沟油在水体中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产生一系列组成复杂的醛、酸等具有恶臭的物质,这些气味散发到空中,污染大气,恶化居住环境。地沟油堵塞污水管道,造成污水反水;废弃食用油脂流入江河,容易导致生物缺氧而窒息。
1.2危害人体的健康。餐厨垃圾作牲畜饲料时,猪食用后其有害物质会通过其消化系统吸收转化到其它细胞体内,蓄积到猪的脂肪、肌肉等组织,人食用这些猪肉加工的食品也会感染病菌,将导致慢性中毒,从而形成一条有害的食物链,危害城市的环境和人体健康。此外,猪食用泔水极易感染和诱发各种疾病,势必加大对猪的用药剂量,从而加大抗生素类药物的残留。并存在严重的蛋白质同源性污染问题。
1.3影响食品安全。废弃食用油脂被不法商贩购买或收集后,经简单加工,经过脱色、脱臭、脱酸等处理后作为食用油销售,以获取暴利,从泔水甚至下水道中捞取和提炼废油脂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如黄曲霉毒素等,其流入粮油市场,进入市民的餐桌。
2.城市餐厨垃圾的特点。
2.1易腐烂。餐厨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占干物质质量的93%左右),主要为淀粉类、食物纤维类、动物脂肪类等。又因其含水率高,易腐败发臭;易滋生病菌,包括大量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肝炎病毒等多种致病微生物,造成多种疾病的传播。
2.2高含水率。餐厨垃圾的含水率高(75%左右),其收集、运输和处理都有很大难度。而且由于餐厨垃圾的热值在2100kJ/kg左右,不能满足垃圾焚烧发电的热值要求,如果与其他垃圾一起焚烧会导致燃烧不充分而产生二等物质;而填埋则会产生大量沼气及渗沥液,渗沥液可通过地表径流和渗透等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2.3营养丰富。除了粗蛋白和粗纤维等有机物含量高外,餐厨垃圾还含丰富的氮、磷、钾、钙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具有营养素齐全、再利用价值高等特点。厨余中的糖类含量较高,而泔脚则以蛋白质、淀粉和动物脂肪类等为主要成分,且含盐、油脂量高(可达泔脚总量的20%~30%),见表1。
表1泔脚粗蛋白和粗脂肪消化率测定结果%
二、目前国内处理餐厨垃圾的方法及部分国外的借鉴
1.焚烧处理。焚烧是将垃圾放在焚烧炉中,在高温下将垃圾中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达到减量化目的,产生的热能可用来发电、取暖等。目前,对于多数垃圾处理技术较落后或垃圾分类不严格的地方,通常餐厨垃圾会与生活垃圾一起焚烧处理。焚烧处理法对于垃圾减量化很有效,能够达到减量90%或更高。对于一些技术较发达的地区,垃圾焚烧厂会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发电,以获得经济效益。
2.好氧生物处理制肥料。采用生物转化技术,将餐厨垃圾通过蒸发、干燥、磨碎等工序转变为有机复合肥和生物肥料“蚯蚓粪”。好氧法处理餐厨垃圾其操作过程简单、运行成本低、物料停留时间短。目前,加工制肥料主要采用微波处理、蚯蚓堆肥、密封式容器堆肥等方式。比如美国的餐厨垃圾堆肥处理以密封式容器堆肥为主。
3.生物柴油生产。目前,国际上利用餐厨垃圾生产生物柴油的方法有超临界甲醇法和生物酶法。超临界甲醇法无需催化剂,无副产物产生,利用甲醇在超临界状态下的特殊性质,可使酯交换反应在几分钟内完成。生物酶法则是加入高活性的生物酶作为催化剂催化反应发生,该方法对环境友好,且产物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