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中的袋式除尘器是与脱酸设备结合一起使用的。脱酸工艺的不同,导致进入袋式除尘器的烟气和粉尘的性质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在袋式除尘器滤料的选择上要结合烟气净化方式,综合考虑。
【关键词】垃圾焚烧;烟气净化;滤料
垃圾焚烧炉烟气净化中的袋式除尘器是与脱酸设备结合一起使用的。烟气一般都先经过脱酸塔处理后进入袋式除尘器。正因为如此,由于前面的脱酸工艺不同,进入袋式除尘器的烟气和粉尘的性质也就不同,所以对袋式除尘器滤料的要求也不一样。
1.常用的几种烟气净化方式及特性
目前垃圾焚烧炉的烟气净化的方法大致可分这样几种:
1.1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是在吸收塔上部装置一高速旋转的喷雾头,当净化酸性气体的浆液喷到喷雾头上面后被雾化,并与进到塔内的烟气进行中和反应,从而去除烟气中的酸性有害气体。烟气中的颗粒物则被后面的袋式除尘器捕获,达到除尘脱酸的目的。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系统阻力不大,没有过多增加后面袋式除尘器的粉尘负荷,一般使用的脉冲袋式除尘器清灰频率低,滤袋寿命长,袋式除尘器运行阻力不高,运行维护工作都不大。使用的滤料则视用户要求及前面酸处理设备性能等而定,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1.2悬浮式流化床法
循环悬浮式半干法烟气脱硫是根据循环流化床理论,采用悬浮方式,使吸收剂在吸收塔内悬浮,大量的循环灰在系统内反复循环,与烟气中的SO2等酸性物质充分接触,利用循环流化床强烈的传热和传质特性在吸收塔内进行脱酸反应的一种半干法烟气脱酸方法。
其特点是:利用锅炉飞灰和加入的脱酸剂(有反应过的,也有未完全反应的)作循环物料,其表面积大,气、固、液之间有极大的反应活性和反应表面积,混合、接触良好,传热、传质十分强烈。粉尘的反复循环,使脱酸剂在吸收塔中停留时间延长,从而提高了脱酸剂的利用率。
脱酸效率高,工艺简单可靠,维护费用少。这一工艺中有喷浆液的,也有直接喷水的。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利用了循环灰,这就使后面除尘器粉尘负荷增加了许多。
如果要达到高的脱酸效果,循环灰的量就是很大的,进入袋式除尘器的粉尘浓度也就极高,可以达到1000g/m3。这对袋式除尘器的要求就高了,一般前面最好设置预除尘器,以降低袋式除尘器粉尘负荷。因此对滤袋要求也高,阻力要低。
1.3NID法
NID法又称增湿灰循环脱硫技术。它通常利用CaO作为脱硫剂,将其在一个专门的消化器中加水消化成Ca(OH)2,再加入除尘器收集下来的循环灰一起进入混合增湿器,加水增湿后送入脱硫塔,与热烟气在塔中反应后,一起进入除尘器。
其特点是没有制浆和喷浆的设备,脱硫灰在系统中多次循环,提高了利用率,脱硫效率较高。缺点是需要专门的增湿装置,进入除尘器的粉尘负荷大,需要设置较好的预收尘装置才能运行比较好。
1.4干式净化法——管道喷射烟气脱硫技术
这一方法是将钙基或钠基吸收剂喷入锅炉除尘器前的管道中来脱酸。这一方式工艺简单、投资低、能耗小、设备简单、安装方便、不会产生污水问题。
这种方式是目前对垃圾焚烧烟气治理既能达到环保要求,又最经济适用,维护管理方便的方法。与半干法的旋转喷雾干燥相比,它不用制浆系统,喷嘴不易磨损,维护简单;与流化床脱酸塔相比,没有大量的循环灰返回脱酸塔,不会产生脱酸塔塌床的危险,也减轻了袋式除尘器的负荷,使系统阻力降低,节约运行能耗。
2.垃圾焚烧烟气净化常用滤料
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和烟尘的成分与燃煤锅炉不通,它虽然也是随垃圾原始成分而改变,单总的来说,烟气中含HCL的浓度最高,一般可达1000mg/Nm3左右,而SO2的含量比燃煤锅炉低,一般在500mg/Nm3以下,另外还有HF等酸性气体。在烟尘中,则有一些重金属和二噁英等有害物质。
由于烟气和烟尘的成分复杂,燃烧的工况、排气温度也于燃煤锅炉不同,对同是焚烧炉而言,不同的烟气净化方式所产生的烟气和烟尘性质也不同,这对袋式除尘器的滤料要求也就不同。
在垃圾焚烧炉使用的滤料有以下几种:
2.1 GORE/SUPERFLEXTW“焚烧王”
SUPERFLEXTW“焚烧王”是由美国GORE公司开发的一种织物覆膜滤料,是目前垃圾焚烧炉上用得较普遍的。他的过滤性能好,清灰容易阻力稳定,而且在织物滤料中是一种抗机械弯曲疲劳强度好的滤料。但在制作、包装、运输、安装、使用时均要注意保护表面的覆膜,以免膜破损而影响使用效果。
2.2PPS(聚苯硫醚)
这种滤料在燃煤锅炉上运用比较多,使用情况也较好。在温度低于200℃时他对有机溶剂、碱和大部分酸(除某些氧化剂,如浓硝酸)都保持稳定的化学抵抗性,但不耐氧化。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看,要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应在150℃、氧含量不高的条件下运行才行。由于国内垃圾焚烧炉的烟气含湿量高、燃烧时的过氧系数一般也较大,排烟温度高,如果前面的酸不能保证脱的好,实际使用下来寿命不长。
夏季正值装修旺季,居住空间和商业经营场所的升级换代无疑是件大好事,但替换下来的体积庞大的废旧家具如何处理却让人烦恼。市民...
[详细]
2021-06-22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