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介绍了锌锰电池组成的资源性、污染性特征,对现有回收利用的路径与研究模式进行了总结归纳;建议在电池回收转化过程中,突破现有路径模式的限制,从电池的设计和制造源头考虑回收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废旧锌锰电池;回收;路径模式
中图分类号:TM9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23(2010)05-0266-05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为解决废旧锌锰电池中汞、镉、铜等有毒金属对环境、健康的危害问题,锌锰电池相继走过了高汞阶段(大于1%)、低汞(0.025%)发展阶段、超低汞(0.001%)制造阶段,目前正在向无汞(0.0001%)电池方向发展。
1废旧锌锰电池的资源性和污染性
1.1废旧锌锰电池组成
传统的锌锰电池负极以金属锌作为外壳,汞齐作为极化抑制剂,碳棒作为集流体。碱性锌锰电池则以钢、不锈钢金属为外壳,锌粉、汞混合物为负极,位于电池中心部,并以铜棒为集流体。由于两者都含有锌、锰、铜、汞等,随着数量的逐年增加和多年的累积,这些物质成为污染环境的潜在因素,也演变为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根据文献资料统计[1],废旧锌锰电池中金属锌含量约20%,锰含量50%~65%,铜含量0.35%~0.53%,汞含量0.15%。基于锌锰电池经济性和潜在危害性,废旧锌锰电池的回收与处理问题,形成了不同看法。不回收论者依据的是现有电池超低汞或无汞,回收论者则依据的是历史上大量含汞电池的现实存在。事实上,只要零汞含量的锌锰电池没有产业化,汞的绝对量依然持续增加,对于半个多世纪累积形成的2000万吨左右废旧电池和数百上千吨含汞物形成的资源聚集与污染威胁共存局面,不可以视而不见(参见表1)。
表1 1994年~2009年国内消费锌锰电池数量及含汞量统计
瑞士巴特列克公司规模化处理废旧电池结果表明:年加工2000吨废电池得780吨锰铁合金,400吨锌合金及3吨汞。据此计算,废旧锌锰电池中汞、锌、锰铁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5%、20%、39%,也印证了废旧电池是资源和污染物的复合体。
1.2我国废旧锌锰电池数量及汞含量
假定2000年前我国锌锰电池汞含量都不高于0.025%,则消耗汞为133吨。而以瑞士规模化处理电池0.15%汞含量计算,2000年前我国锌锰电池累计消耗金属汞约800吨。2001年后,虽然实施低汞标准(0.025%)和超低汞标准(0.001%),但由于使用量剧增,估计每年平均消耗的数量也在30吨左右,10年总计约300吨。两者合计在460~1100吨。这些含汞锌锰电池使用后,被遗弃散落在我们周围环境中的某个地方,我们必须有所考虑和防范。
然而,如果根据我国公布的电池消费量数据和政策规定的汞含量计算,电池人均消费从4~5只增长到7~8只,2008年之后达到人均10只以上,年消耗数量130多亿只,16年来累积的年均电池中汞为10多吨。根据我国每年1100吨以上汞产量中7.27%用于电池的统计数据计算,每年电池消耗汞为79.97吨。参照规模化处理废旧电池汞含量为0.15%实际数据测算,年均耗汞为95.75吨。所以电池中汞的存在事实使得各国对此不敢掉以轻心,通过各种途径投入资金,积极研究开发有效的回收处理方法。
2废旧锌锰电池回收方法及模式
2.1回收废旧锌锰电池的主要方法
回收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法、破碎法、干法、湿法以及干湿法结合等。翟兆舟[2]将现有方法划分为直接热解法、真空热解法、全湿法回收锌锰、全湿法制备复合肥、同槽电解工艺回收锌和二氧化锰、干湿法制备复合微肥、干湿法制备锌锰铁氧体、干湿法生产一水硫酸锰高纯碳酸锰、废电池做建筑材料、锰氧化细菌回收锰、物理方法回收等11个类别后,围绕资源化程度、无害化程度、二次污染、工艺要求、产品等级5个方面逐个进行了讨论和比较,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1)填埋法
填埋法主要用于含汞、铅、铬等污染严重且难处理的废旧电池。常用的方法是混凝土固化包埋。此方法对填埋区的防渗防漏十分严格,以避免对填埋区造成极度污染。由于我国集中收集电池未达成规模,也没有集中处理的先例,所以至今还没有看到集中包埋处理废旧电池的有关报导。客观上是我国没有形成能够大规模收集电池的网络,另外也担心如果集中填埋处理不当,可能造成局部土壤、水域等的不可逆转的污染和危害。这也是出现回收与反对回收两种声音中,反对集中回收占主导地位导致的现实结果。
(2)破碎法
破碎法一般采用链式、锤式、鄂式机械对电池进行破碎[3],经过破碎分离后得到各种不同的金属、塑料、碳棒等材料后分类利用。粉碎过程中,由于电解质、封口沥青、塑料、以及内包物之间容易发生粘结,往往导致金属碎片被污染或相互纠结难于分离彻底。为改进破碎效果,成肇安设计了一种碾压式破碎机,对碱性电池的破碎有所改进[4]。作者设计开发了电池分类与剖割设备,对柱状、方块状电池具有良好的解离效果,避免粘结、污染等情况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