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津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通过了我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级评审专家组的验收,被认定为“Ⅰ级”标准优质工程。这是宁津县城管执法局坚持“以人为本保民生、优化管理促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提升宁津县的环境容貌水平,提升宁津人民的幸福指数,宁津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德州市城管执法局的关心指导和宁津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奋力拼搏、勇于创新,牢固树立“为人民管好城市”的理念,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以人民的满意为最高目标,创新体制、改革机制,亮剑冲锋,创先争优,实现了宁津县城市管理和城管执法工作的新跨越。
一、以人为本,大力构建民生工程
(一)城市管理城乡一体化,让更多的宁津人民享受优美环境,解决了农村环境容貌无人管理、无法可依的难题。
为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农村的环境卫生水平,2011年4月份,宁津县所辖的11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城管执法局乡镇分局,由分局所在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分局在县城管执法局的授权、指导、督促下开展本乡镇环境卫生、街道保洁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清理、运输工作及本乡镇驻地和集镇的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维护;在县城管执法局的授权下行使本乡镇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管理方面的全部行政处罚权和公安、交通、环保、工商、规划等部分处罚权。实现了“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执法车辆”的五到位,乡镇城管执法分局的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了全县综合考核范围。不到八个月的时间,各乡镇共投资2000余万元用于政府驻地及主干道路两侧环境容貌整治,如今,走在各乡镇的乡间公路上,整齐、有序、洁净、安宁的农村新貌让人倍感清馨。一位居住在乡镇50多年的农民谈起现在的环境,笑着说:“原来的破旧杂乱的面貌不见了,干净、整齐的环境让我们感到很舒服!”
该县乡镇城管执法分局的成立,不仅有力地整合了城管执法资源,更使城市管理工作向“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保证、权责一致”的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真正实现了城管执法工作下移,率先在德州市实现了“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格局,使城管执法工作延伸到了农村和社区,解决了农村环境无人管理、无法可依的问题。
(二)多措并举,力促惠民工程早惠民
生活垃圾处理场是该局负责的民生工程。为将民生工程建成真正的惠民工程,该局采取多种措施,确保了工程的高规格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选材。
宁津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从2009年11月26日起正式动工建设,2011年9月15日举行竣工验收。占地面积82538平方米,采用卫生填埋工艺,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150吨,使用年限12年。垃圾渗滤液采用二级“DTRO”处理工艺;项目总投资4130万元,项目按照国家Ⅰ级标准的要求建设。为将生活垃圾处理场建成优质民生工程,该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县政府专门成立垃圾处理场建设领导小组。安排一名副县级领导集中精力靠上抓,该县城管执法局作为主管部门倾力抓,强化垃圾处理厂建设督导,及时协调解决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解决用地审批、场地迁占、资金配套、专款专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是充分做好筹建文章。先后到东营、邹平、高唐等地学习考察,借鉴先进建场经验,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数。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统筹规划垃圾处理厂建设工艺、施工步骤、建设标准等内容,制定责任清晰、任务明确的《防渗工程、土方工程穿插施工方案》,附属工程、库区土方工程、防渗工程多点施工,并行推进,确保建设进度。
三是聘请专家专业指导。在加强施工监理的同时,聘用1名参与过垃圾处理场建设的专业高级工程师任项目总工,加强专业指导,全面负责项目技术、质量、工程测定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全程监督,并与监理单位共同确认设计变更工程量。
四是派出骨干人员全面监管。该局对生活垃圾处理场的跟踪监管力度始终不减,专门派出6名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骨干人员常年盯住在施工现场。对进入施工场地的各种材料质量严格把关,和监理单位共同监督防渗材料的投料、生产、厂内监测、运输等环节。材料到场后,由国家授权的监测部门对防渗材料逐一进行监测,比对各项监测指标是否合格,不合格地清除出场,决不用于工程,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对场内施工环节进行跟踪监督。在防渗膜的铺设工作中,这6名同志和工人一起顶着炎炎烈日工作在一线,在膜与膜的焊接工作中,他们人手一块毛巾,把膜上的尘土全部擦干净后再焊接。工作虽然细小,却有效地保证了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