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完善国家法律法规,通过专项立法的形式明确电池回收的义务,做到在电池回收处理问题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是加强宣传,通过媒体、教育等形式向公众宣传废旧电池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废旧电池随意丢置造成的资源浪费。如同当年对聚氯乙烯的态度一样,在宣传中使“废电池污染”和“废电池资源”的概念深入人心,并通过加强对高汞电池等电池的限制乃至禁止,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电池。
三是完善电池回收机制。电池回收属于公共事业,政府应当担当起回收电池的主要责任。我国政府是一个能够有所作为的政府,应当由政府牵头,同时鼓励民间自发行动,发扬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电池回收体制。
四是积极给予经济鼓励。政府应当通过减免税收、低息贷款等手段鼓励企业进行电池回收工作,对民间手机废旧电池的公益团体予以经济支持,同时应当优先鼓励与处理废旧电池有关的科学工艺研究。对于废旧电池的基层收集问题,可以通过有偿收集或者其他优惠措施(如减免水电费用等)鼓励公众手机废旧电池。这部分财政支出可通过加收电池回收相关税收来达到平衡。同时政府也应该利用公有资产投资环境保护领域。
五是监督相关组织完成对电池的标准化规定,在电池回收过程中做到有效、方便分类。
对于公众,也应该积极关注相关信息,从自身做起,积极配合进行电池分类工作。
5.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废旧电池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危害人类健康,而且使得大量宝贵资源被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废旧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刻不容缓。然而由于体制和技术方面的制约,经济因素使得我国废旧电池回收状况令人担忧。在短期内技术很难做出突破的情况下,改变体制规则是改善废旧电池处置情况的必由之路。然而,即使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的废旧电池处理机制,万里长征不过走了第一步。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才能保护我们仅有的生物圈。个人的行为或许微不足道,但是只有亿万个微不足道联合起来,才能够为子孙后代保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世界。
参考文献:
[1] 迟太平,肖秀芳,废旧电池的危害及其回收利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5):144.
[2][7] 黄韬,废旧电池:资源化处理不是梦[J],环境,2009(03):38-40.
[3] 肖传豪,废旧电池污染及其防治对策[J],化工纵横,2010.4,24(4):64-67.
[4] 刘京贞,尹元帅,废旧华太电池液对涡虫的毒性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736-14737.
[5] 伍祥武,黄小柯,铟代汞碱性电池前景良好[J],中国金属通报,2010,(25):18-19.
[6] 李玮隆,伍祥武,黄小柯,ITO废靶材回收制备代汞缓蚀剂[J],有色冶金节能,2010.10,(05):55-56.
[8][9][10][11] 蓝嗣国,殷惠民,废旧干电池的几种综合利用方法[J],环境科学动态,2000,(04):30-33.
[12][13] 胡小芳,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9.12,30(6):30-32.
[14] 张正洁, 杨金侠. 废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回收方法[ J ]. 有色矿冶, 2005, 21 (6) : 46.
[15][16] 关李佳,于废旧电池回收模式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天下智慧,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