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推进分类收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总结试点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建立和完善废旧商品、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处理体系;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加快回收站点建设,规范站点管理。
(9)完善经济政策。各地要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费办法,按照补偿收集、运输和处理成本,合理盈利的原则核定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促进我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鼓励与水费、燃气费等合并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以提高收缴率,降低征收成本。
(10)支持技术研究。要支持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研发纳入相关科技计划,加大专项支持力度。加强生活垃圾预处理、生态填埋、清洁焚烧、厌氧发酵、二恶英控制、飞灰无害化处置、渗滤液处理、水泥窑共处置、污染场地评估和修复等技术研发,并依托重点工程项目组织开展试点示范。
三、“十二五”规划需求与预测
根据《锡林郭勒盟城镇体系规划》,预计到“十二五”结束,锡盟城市人口人口将达到 万左右(全盟十三个旗县市(区)所在地镇),城区面积将达 平方公里,以每人日均垃圾产量1.0公斤计算,城区日产生活垃圾量将至少达 吨。
四、“十二五”期间目标和任务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初步预计到2007年锡盟各城镇将建成小康社会,为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环卫设施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基础结构;健全和完善以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为主的管理系统、收集系统和处理设施系统;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基本形成城乡统筹、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现代化生活垃圾治理体系。
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活垃圾减量、分类、收集、运输、利用和处理体系,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各设区城市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全部密闭化,餐厨垃圾、大件垃圾和其他垃圾实现分类收运;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0%;县城、乡镇基本建立收集和运输体系。
“十二五”期间,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万吨/日。其中新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万吨/日;新增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万吨/日;新增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 吨/日。
全盟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其中设市城市(锡林浩特市和二连浩特市)达到 %;县城和建制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城镇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75%;城乡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约为60%。
道路清扫保洁实现全日制保洁,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60%。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率为>9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100%。按部颁标准二类以上水冲式公共厕所比例90%。清运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率100%。?
(二)发展思路和主要任务
将垃圾中转站、环卫机械设备、环卫停车场、污水处理场等环卫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做到与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推进环卫作业机械化设施设备工程建设,实现配置系列化、作业密闭化、运行环保化。进一步提高道路清扫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收运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中转运输设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垃圾填埋作业机械化水平。
五、建设规划
(一)垃圾处理方式
(二)规划布局
(三)规划项目
1、新建垃圾卫生处理场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锡盟将建设十个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规模为 吨/日。
2、增添运输设备
一方面现有部分运输车辆剩余使用年限无几,另一方面为配合新建垃圾处理场的建成使用,需购置运输车 辆(含覆土车一辆),每辆15万元左右,共计 万元。
3、垃圾中转站
垃圾中转站全部为集装箱式运输,规划新建垃圾中转站 座;平均每座中转能力15~25吨/日,用地200~300平方米,预计投入资金450万元。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