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的对策
我国粮食生产一直处于基础地位,国家连续6年出台中央1号文件鼓励粮食生产。从30年农业发展政策的演变可以看出,粮食增产高收政策一直凌驾于农村生态保护之上,而高产又直接源于高投入,这就造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一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量急剧攀升。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将依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据预测,2030年我国粮食总需求量将达到73400万吨,同时需要质量达到安全、健康标准。作为农产品生产源头的产地,其土壤、水以及大气等环境的污染综合治理的好坏,是直接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的保证和前提。为此,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确保我国粮食产量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
3.1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出台有关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及相关操作办法,从法律层面规定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明确权利、责任和义务,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处置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直接向农民收购或用小商品向农民兑换,凸显操作时效性。据处理废弃物实绩,免征或少征垃圾处理企业税收等,从政策上予以保障。
3.2加强组织管理建设
在广大农村建立一套由政府组织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包括农药废弃物收集、运输、安全处置的有效运行链条。建立村级回收点和农药保洁员制度,由环保部门全程监测,使用人分类、清洗、暂存和上缴废弃物,经销商负责培训指导,农药生产企业参与培训指导并集中收集农药包装物,专业处置公司运输处理。
3.3加强舆论宣传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政府部门、农药企业联动,向农民宣传有关环保知识,克服乱扔农药废弃物的行为,提高农民的危害性认识和环保意识。
3.4加强财源保障建设
政府与企业实行有偿回收制度。建立处置农药废弃物的激励机制,实行适当经济补偿,鼓励生产、经营企业科学处置,并从税收上优惠负责的农药企业,确保强制回收制度实施。也可利用政策降低新型农资产品价格,引导农民走新型生态农业道路,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3.5加强科技创新建设
加大科研力度,鼓励科研人员攻关,研发新型降解农药包装物和低毒、无毒、低残留、无残留的新型高效农药,从源头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科学研讨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循环利用,采用生物修复技术净化农药环境污染物和防治病虫害。
3.6加强科学技术培训
建立农民科技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的科技知识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能力;发展有机、生态、精确农业;选用抗病品种。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是提高防治效果,节省农药用量,确保农业丰产丰收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也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的必要措施。
3.7加强政府监督管理
着手于政策和法规层面,建立起废弃农药包装物强制回收制度,使农药生产、经营和使用者在处理农药废弃物方面有章可循。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罚”的原则来承担社会责任。发挥政府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作用,实行环境质量领导负责制,明确部门职责,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考核,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实现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