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建立回收企业
在回收电子垃圾方面,应形成一套完善的回收处理系统。如将分类后的各种电子垃圾送到相应的专门加工厂进行粉碎、铸造等再处理,使电子垃圾变成各种工业生产原料,供应本国和外国的工业企业使用。
3.3.4突出政府管理
一是政府通过制定环境贸易政策,形成相关的贸易壁垒,以防止别国电子垃圾的进入。二是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以指导人们(包括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实际生活实践。
3.4发展循环经济,走产业化之路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治理电子垃圾,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称为3R原则),构建一个有效的电子垃圾处理系统,使系统中的相关行动者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最有效地减少电子垃圾的产生、回收再利用部件、资源化废弃物。在电子垃圾治理的过程中,应努力协调政策制定者(政府部门)、制造商、专业处理者、消费者在电子垃圾处理产业的形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此,走循环经济之路已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
3.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号召公众参与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子电器废弃物管理及处置工作的呼吁和宣传力度,不仅要让从事生产、进口、销售、维修和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自然人、法人及相关组织,了解电子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还要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营造良好氛围,使人们树立起创造良好、健康环境的责任感和迫切感,共同维护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家园[12]。
4结语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进步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电子垃圾。“循环再生,变废为宝”,这是我们治理电子垃圾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同时在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还要成功地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好的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电子垃圾的治理任重而道远,相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运用循环经济理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最终定会形成一个健康发展的电子垃圾回收产业,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晨.电子废弃物的法律定义探索——欧盟立法的启示[J].环境经济杂志,2006(33).
[2]毛玉如,李兴.电子废弃物现状与回收处理探讨[J].再生资源研究,2004(2):11-14.
[3]王佳楠.高度重视“电子垃圾”的回收与利用[J].再生资源研究,2004(3):93.
[4]任慧玲.电子垃圾回收系统及其标准化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6,13(2):70.
[5]杜壬福.环境与健康新杀手——电子垃圾[J].化学教育,2006(3).
[6]霍保全,闻怡玲,洪小飞.电子垃圾现状与处理、处置对策探讨[J].河北工业科技,2007,24(6):378-382.
[7]何晋华.浅谈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J].太原科技,2007(11):28-29.
[8]赵亮,刘春颖,王海京.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的研究与进展[J].再生资源研究,2007(3):25-30.
[9]魏金秀,汪永辉,李登新.国内外电子废弃物现状其资源化技术[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3):133-138.
[10]杨永华,林培龙,王明兰.电子垃圾治理的国外经验及启示——循环经济的视角[J].2007(4):9-13.
[11]王玲玲,翟红,闫振元著.电子垃圾处理现状与措施[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6,26(2):54-55.
[12]王勇,高秋梅,卢逊艳.电子垃圾污染的防治对策[J].再生资源研究,2006,24(6):62-65.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