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秀美的景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到之处,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美景,很少有人为地破坏和污染。出于职业关系,我们特别探访了这个国家如此干净和整洁的原因,原由就是背后离不开政府和每一个公民的不懈努力。
一、新西兰家庭生活垃圾
常年在新西兰工作和生活的家庭里,“环境保护,从每一个人做起”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深入家庭。我们看看新西兰人和每个家庭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处理生活垃圾的。
和国内不同的是,这里每户人家的后院都有三个大垃圾桶,最大的是黄桶和红桶,大约有200立升。最小的是绿色的桶大约也有70立升。每个桶,只能放置专门的垃圾。而绿色桶,顾名思义只能放“绿色垃圾”,包括植物、食物等有机物。黄色桶,那只能放一些可回收的物品,如纸张、罐头、牛奶瓶等。红色桶,就是放置任何其他的垃圾(除了灼热的灰和碎玻璃不能放,规定严格)。
每个周五的早上,会有垃圾公司的车前来收集垃圾。所以,这些家庭和成员会在周四的晚上就把相应的桶推到房子的门口(图2)。绿色的桶里的垃圾每周收集一次,而红色和黄色桶的垃圾则是两周收集一次(这就是为什么绿色的桶的容积比另外两个小了一半的原因)。因为放置在绿色桶内的有机物容易腐烂、变味,所以一周一次的收集是必须的。而每天晚饭后,他们会自觉地把剩饭剩菜用报纸包好放入绿色桶。这个方法可以减缓食物腐烂,而且不容易招致苍蝇、蚂蚁等虫类,同时因为报纸也是可降解的,所以不能使用塑料马夹袋包装。在新西兰每个家庭把用完的牛奶瓶、可乐瓶用水冲洗过后再扔进可以回收物的黄桶,这是因为可以方便垃圾回收公司的分检垃圾的工作人员,减少他们的工作量。新西兰人认为,在用完之后就清洗一下是举手之劳。
这是一种垃圾分检的民风和机制,正是这种民风和机制提高了新西兰垃圾的可回收率,同时也提高了垃圾回收工作的效率,更重要的是看似与己无关的垃圾回收深入了民心。也正是居民在日常起居中从这些小事做起,体现了“保护环境责任在我”的意识。试想,如果你在家里也可以做到认真地处理自己的生活垃圾,那么在公共场所就更加会注意自己的举止。所以,在新西兰鲜有人在外乱扔垃圾。也正因为这样,政府不需要大量的环卫工人,节省了大量的社会公共开销。
二、政府实施垃圾分类的新政
在新西兰,政府最大程度地与人方便,在大街小巷,公园商场每隔几十米就会有垃圾桶。没错,这些垃圾桶也都是“各司其责”的。
在以前,居民的生活垃圾收集,也是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一概摞在一个大垃圾袋里的,然后由垃圾回收公司每周定时过来收集的。当然,居民使用的这些垃圾袋不是普通的垃圾袋,而是花了“不菲”的钱去购买政府规定的专用垃圾回收袋。这一规定,也意味着你在花钱买这个袋子的同时,就相当于付工钱给了垃圾回收公司。显而易见,这种规定和政策,是调节人的行为和有利于实行循环经济的。
值得思考的是,这种垃圾分检机制落实到每家每户,也只是两年前才开始的。政府下决心花大钱也要实施更有效率的垃圾回收方式。于是采取了现在实行的“分桶垃圾”分检机制。在实施新政策之前,政府采取了多种渠道来宣传政策、普及居民对于新的垃圾回收知识,还分别结合电视公益广告、网页以及发放到每户人家的传单,为实施新政做了充分的准备,保证了新制度的顺利实施。
推行这种垃圾分类的新政策,是政府把分类垃圾桶提前分发到每个用户和家里,每户人家每年需支付政府一笔费用(一般是包含在房主需要支付的物业税里面)。这种分类,从居民开始作为第一道分检工序,把垃圾分门别类放到三个不同的桶里,垃圾回收公司则安排每周固定的收集时间来收集,收来的垃圾在垃圾场里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把垃圾再做进一步的细致的分类,例如同样是可回收利用的瓶子可以分为塑料瓶或者玻璃瓶,等等。垃圾公司将分类出来的垃圾进行打包整理,将可回收利用的出口或者卖给可再生资源公司。同时,将绿色桶里可降解的垃圾作降解处理,最后将无法利用也无法降解的作填埋处理。一些特殊的垃圾,也有一些公司会有专门的技术妥善地处理。所有这些措施和目的,都是为了最大可能地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减少最终的覆土填埋处理量,以此来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见图3)图中为一辆回收绿色可降解垃圾的垃圾车在挨家挨户地收集绿桶里的垃圾。垃圾桶依次整齐地摆放在每家每户的路边。方便特殊设计的回收车用假手简单地收集。一般一辆车只配备一个驾驶员就可以完成工作。
尽管多数人比较自觉地遵守新规定,但是还是会有少数的人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得不尽如人意。垃圾场的工作人员还是偶尔能从可回收物品的桶里发现不可回收的东西,甚至会有危害工作人员健康的物品出现。对此,政府也有相应的措施应对。最新的方法是在垃圾收集车里面配置了监控摄像头,便于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是否有大量不符合规定的垃圾被乱置在错误的垃圾桶里。对于情节比较严重的,政府会发通知予以警告并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当然,这类情况比较少见。总体上说,新西兰的公民们的整体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强,政府也相信人们可以自觉地维护好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部令第4号)的要求,现对丰台区循环经济产业园生物质能...
[详细]
2021-07-12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