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源产品含有害物质砷,主要是玻璃熔制用白砒作澄清剂带入的。一般最终残留在玻璃中的砷含量约为几千ppm,超过了日本等国以及国际上一些大公司小于1000ppm的规定。
正如《荧光灯用玻管生产技术和质量水平的调研报告》中叙说的,目前国内只有少数企业生产的电光源用玻璃含砷量符合松下、东芝、philips等大公司标准,被这些公司采购使用。
而大多数企业生产的玻管仍在使用白砒作为澄清剂,从而使得玻璃里的砷含量远远超过标准。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市场上有些荧光灯用灯头的绝缘片中被捡出含有As2O3,并且其含量高达30000ppm。8亿支直管型荧光灯需用570吨绝缘板,其中含有的As2O3竟有17吨之多。
由于砷是在玻璃熔制时引入的,因此熔制玻璃时将会向大气排放出大量的As2O3。而且在配料时,As2O3也会掺杂在原料的粉尘中向空气中扩散。排放和扩散严重地污染了环境。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电光源产品中含有的汞、铅、砷等有害物质的情况是很严重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国内外治理光源污染的相关情况
(一)国内污染治理情况
我国目前直形荧光灯管产量和使用量居世界首位,但报废后的灯管的回收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其中的绝大多数均随生活垃圾进入了垃圾填埋场,每年释出的汞及化合物量数以百吨计,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慢性毒害人体健康,我国政府正积极规划废灯管、灯泡的回收。
废旧灯管的处理主要有“直接破碎分离”和“切端吹扫分离”两种工艺。“直接破碎分离”的特点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投资省,但荧光粉不可再利用。而“切端吹扫分离”可有效地将可再回收利用的稀土荧光粉分类收集,但投资较大。
我国目前直形荧光灯管所用荧光粉主要成分为卤磷酸钙,经济回收价值较低,宜采用“直接破碎分离”灯管处理回收工艺。
为促进和实现国内废旧灯管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由中国环境保护公司的发起成立了天津燕捷荧光灯处理技术有限公司,专门承担了废旧灯管处理示范工程的建设。该公司从瑞典MRTSystemAB公司引进废旧荧光灯处理设备,设备由紧凑式破碎分离机和标准蒸馏器两部分组成。该处理技术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干法处理技术,无论从资源综合利用上讲,还是从环境保护上讲,都处于我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但是公司运营现在遇到最大的问题,这也是我国报废灯管回收业典型的问题:灯管本身的价值很低,回收利用的成本很高,在集中回收时,要求产生单位给回收处理单位付处理费,所以,灯管很难集中回收。
另外,目前在广东佛山和江苏等地,也成立了灯管的专业回收处理公司。
目前飞利浦、松下、GE等一些大的照明企业已开始进行废旧灯管的回收工作。主要是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回收废旧灯管,而且是只限于自己厂家生产的灯管。
(二)国外污染治理情况
瑞典采用销售体系和社区回收两个平行的废旧家电回收渠道,二者互相结合,构成一个有效的回收体系。在销售商销售电子电器产品时,顾客可以免费返还功能相似的旧电子电器产品,即通过商店“以旧换新”回收,也可以在指定的收集点收集、回收,然后由生产厂家负责(或委托他人)运送到预处理厂进行拆解处理。另一个是由当地政府负责提供全封闭的容器,收集消费者不能以旧换新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每个垃圾回收点都设有废家电回收箱,丢弃者只能往里放,不能往外拿,以防止废旧家电重新流入社会。每4-5个社区设有一个垃圾分选处理站,在此设有专用场地,用来堆放、分类和整理各垃圾回收站送来的废旧家电,然后再送往预处理厂。对在垃圾车中夹杂废旧家电的,一经发现,要处以重罚。
从目前回收情况看,废旧家电绝大部分都是由收集点收集的,即基本上以社区回收为主。社区回收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收集废旧家电所需要的费用也由地方政府承担。还有一部分是由产生电子垃圾的企业直接送往处理厂的。
制造商负责组织收集废旧家电并承担所有回收费用。包括:从收集点或垃圾分选站开始的回收费、运输费、后勤开销的附加费、收集费、信息费等。
回收大件家电运输成本高,每台大家电约需9美元。回收小家电,运费较低,但拆卸成本高,每台约需5—6美元。
瑞典废旧家电的回收率是比较高的。欧盟即将出台的法规要求的回收量为每人每年4-6公斤,瑞典实际可达到10公斤。2001年回收废旧家电所花费的资金约为2亿瑞典克朗。
目前德国回收废旧家电的主要途径是由设在社区的收集点从家庭分散回收。运输公司将其运至分拣中心进行分拣后,交由预处理厂家进行处理。回收处理费由社区支付(从居民交纳的清洁费中支出)。将来制定废旧家电回收利用法之后,只从居民清洁费中支付收集费,而从收集点开始的运输、回收、拆解、填埋费等,均由制造商承担。另一条途径是由废旧家电的产生企业直接送到处理厂,目前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