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寿光市羊口镇,标注“寿光环卫”的清扫车在街道上忙碌地作业,身着鲜亮橙色服装的环卫工人不时映入眼帘。放眼望去,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干净整洁,像现代化都市一般。这是该市环卫局对乡镇(街道)环境卫生有偿托管的一个缩影。去年,该市环卫局对羊口镇环境卫生实行有偿托管,并派驻工作人员,使该镇环境卫生发生了巨变。目前,该市环卫局通过积极构建“大环卫”服务网络,有偿托管了全市各乡镇(街道)驻地的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保洁面积达1560万平方米,城乡生活垃圾清运日产日清,实现了环卫管理城乡全覆盖,大大改善了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乡镇(街道)卫生托管100%,“大环卫”成效明显。
对全市乡镇(街道)环境卫生进行托管,逐步形成城乡环卫一体化网络,是该市环卫局的创新做法。近年来,寿光市农业蓬勃发展,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提高。但农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却相对滞后,道路不洁、垃圾遍地现象较普遍。如何解决农村环境差问题,实现城乡同整洁,成为该市环卫局领导班子所思所想。
经过充分酝酿,该市环卫局提出了构建大环卫服务网络的构想。在托管城中村、城中各类市场及沿途主要交通干道镇(街道)村的基础上,该局按照“构建寿光大环卫、提高整体环境卫生水平”的总体思路,把托管范围继续向乡镇延伸,乡镇(街道)驻地沿路村庄也一并纳入托管范围。目前,该局已对全市14处乡镇(街道)政府驻地进行了托管,同时对沿主要交通干道的胡营、王望等10个街区进行了托管,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镇街为依托的环卫网络。
对各乡镇(街道)环境卫生进行托管后,该局要求乡镇的保洁质量与市区一个标准,在每个乡镇成立了相应的环卫管理机构和环卫队伍,将道路保洁和管理、垃圾清运一并纳入工作范围,实行定地段、定人员、定标准的清扫和保洁要求,一日两普扫,中间捡拾,严格按照城区作业标准,实行全天候、无缝隙保洁,从根本上解决了镇(街道)卫生脏乱差的传统难题。
日益扩大的保洁面积要求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来保证保洁质量。该局成立了督查科,并与数字化管理相融合,恰到好处地使原始的“三级管理四级督查”更别具涵义,使业务管理走向精细化轨道。
工作中,该局将环卫业务分为人员管理、设备设施管理、道路保洁管理、公厕管理、违章管理5大块,逐项明确责任,逐项抓好落实。在城乡卫生质量方面,本着统一标准,城乡并重的原则,坚持每天由一名班子成员任总督查,督查科工作人员按照局制定的《环卫业务工作标准》,进行细致的督查,发现路面有污染,及时通知到区负责人,再由区片层层落实到各路段相关的保洁员,及时保持卫生干净。同时,加大了对城区环境卫生监管力度,由监察科人员24小时值班巡逻,负责对城区环卫违章现象查处治理,对沿街门店、各企事业单位、行人、车辆乱泼污水、乱倒垃圾、撒漏污物等进行治理,确保环境整洁无污染。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100%,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该局新购置了多部生活垃圾压缩封闭式清运车,该垃圾车具有无二次路面污染和方便运输的特点,环卫工人每天将城区、乡镇驻地及托管单位的生活垃圾运到垃圾场进行挑选、喷药、填埋等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200亩,建有渗沥液处理系统,该垃圾场处理技术和渗沥液达标技术被建设部评定为I级,被省建设厅推广。2009年9月份,该市公布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实施方案,把乡镇街道生活垃圾纳入城市生活垃圾统一管理,建立“镇街道村定点收集、市集中清运处理”的管理模式,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该市乡镇垃圾未统一收运处理之前,农民习惯将垃圾扔在房前屋后,不仅影响村容整洁,还形成了一个个污染源,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实施城乡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全市将配套一体化的处理设施,健全一体化的工作网络,建立一体化的收运系统,完善一体化的保障机制。按照实施方案,各乡镇(街道)按照8000人1台的标准购置密封式农用翻斗垃圾运输车和大型垃圾运输车;500户以上居民区和2000人以上企业原则上建设1处小型垃圾收集站;各乡镇(街道)至少建设1座、市区建设2座生活垃圾压缩式中转站;各村、社区、单位合理设置垃圾桶及小型垃圾收集站,配备保洁车等作业工具,各镇、村、社区配备保洁员及工作人员。由各村、社区保洁员每天将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至垃圾容器及收集点,各乡镇(街道)负责将生活垃圾运至自建的压缩式中转站,市环卫局将压缩后的生活垃圾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的研究重点是在不同表情、性别、年龄、姿态、光照条件下,准确定位人脸轮廓及五官关键点。作为人脸的重要任务...
[详细]
2021-05-28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