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业垃圾及危险废物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发电厂进行处理;
(3)建议垃圾经过悬挂式带式电磁除铁器去铁后送入双辊破碎机。
垃圾焚烧炉
烟气 (1)必须采用半干法反应器+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器处理尾气,烟气由60m高、内径3.8m的烟囱高空排放;
(2)脱硫率达到90%以上、除尘效率达到99.9%以上、HCl去除率在90%以上;
(3)必须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和DCS系统,对SO2、HCl、烟尘等进行监测,并与当地环保系统联网,一旦出现污染物超标,则必须停产整改;预留脱氮条件。
(4)必须设置炉温自动监控系统,使垃圾焚烧炉的温度严格控制在850~950℃之间;
(5)严格执行“三T”措施,设置炉内温度850℃以上,停留时间2秒以上及合适的湍流度,焚烧炉渣热灼减率≤5%;焚烧炉出口烟气中含氧量6~12%之间;
(6)对温度、停留时间、湍流度、含氧量、活性炭加料、袋式除尘器等进行工艺连锁,DCS控制;
(7)设置永久采样孔和监测用平台;
(8)每年由企业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两次例行检测,其中一次必须检测二噁英。
臭气 (1)垃圾库房、垃圾输送系统采用全密闭防渗漏设计,垃圾库门设风帘,垃圾坑口安装自动门关启,该门仅在垃圾倾卸时打开,助燃空气由一、二次风机从垃圾库上部引入,形成负压,以免臭气外逸。
(2) 渗滤液处理构筑物应加盖密封处理。
营运期
废 水 冷却水 冷却水采用闭式循环,部分回用于烟气系统用水、输煤系统冲洗水、除灰系统增湿、干煤棚增湿和绿化等。
垃圾渗滤液 回喷入垃圾焚烧炉,严禁外排。设置渗滤液事故收集池。
化水废水 化水采用反渗透加酸碱树脂交换器系统进行处理,酸碱废水中和达标后纳入园区污水干管。
生活污水 (1)隔油、化粪处理后送园区污干管送东部污水处理厂
分类 措施名称 主要内容 营运期
噪 声 选型和安装 (1)选择低噪声设备;
(2)锅炉、发电机房内空压机房、水泵房壁衬隔声材料;
(3)蒸汽放空管及减压阀设小孔消音器,并严格禁止夜间排汽;
(4)机炉集中控制室内,门窗处设置隔声装置;
(5)烟道与风机接口处,采用软性接头和保温及加强筋;
(6)二次风机、空压机等设备设置消声器;
(7)冲管时须装设消声器。
管理 (1)厂方对运输车辆加强管理和维护,保持车辆有良好车况;
(2)厂界设置绿化带。
营运期
固 废 垃圾焚烧炉灰 委托宁波北仑工业固废处置站处置;
垃圾焚烧炉渣 委托宁波众茂杭州湾新型墙材有限公司综合利用;
生活垃圾 收集后厂内焚烧处理。
绿化与卫 生
防 护 / (1)定期在垃圾库内及厂区道路喷洒灭虫药水,防止蚊蝇滋生;
(2)搞好厂区绿化,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隔离带;
(3)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现无民宅等敏感点;
(4)严格控制卫生防护距离内新居民点的建设。慈溪市建设规划局承诺本项目卫生防护距离不再新建民宅等敏感建筑,见附件。
其它 风险事故 (1)专人负责日常环境管理工作,制订“环保管理人员职责”和“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制度,加强污染治理设施的监督和管理;
(2)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发现事故隐患,及时解决;
(3)制订污染源例行监测计划,对污染治理效果进行定期监测;
(4)必须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和DCS系统,对SO2、HCl、烟气等进行监测,并与当地环保系统联网,一旦出现污染物超标,则必须停产整改;
(5)开车严格按垃圾焚烧炉点火规范操作,依靠易燃油燃烧升温,静态温度<850℃时,不投垃圾;
(6)停车严格按垃圾焚烧炉停车规范操作,先停垃圾投料,缓停鼓、引风机;
(7)停车检修应有计划轮流进行,不能同时停炉,停炉检修期间若垃圾库库已满,则垃圾不得进厂;
(8)垃圾贮存坑和事故收集池底部和四壁采取防渗漏措施。必须设置事故池,且总容积不得小于100m3;
(9)油贮罐附近须严禁烟火,并在明显位置张贴危险品标志,配备适当的消防器材;
(10)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采取乙类生产、贮存的安全技术措施,遵守乙类工业设计防火规定和规范。
5.2总量控制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该项目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值具体如下:
SO2:191.2t/a;烟尘:104.6 t /a;HCl: 35.3t/a;二噁英:1.01×10-6 t/a;粉尘:2.98t/a;COD:7.68 t/a(纳管量);氨氮:0.17 t/a(纳管量)。
5.3环保投资
该项目的环境保护投资主要由垃圾焚烧炉尾气处理设施、灰渣处理、噪声防治、环境监测、绿化等方面组成,费用估算为3034万元,约占总投资的8.4%。
6.公众参与结论
随着公众的环境意识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通过公众参与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团体和个人对项目持支持态度。鉴于现选厂址目前1.5km范围内无村庄等敏感点,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落实本环评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按国家法规要求,保证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与妥善处置;建设单位会同有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做好有关宣传等工作,确保该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最终目标的实现。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