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处理技术;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堆肥技术
1 建国以来,我国垃圾量变化趋势和特点
生活垃圾指的是人们在生活、娱乐、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弃物。由于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数据比较难以获得,一般常用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来代替,中国生活垃圾清运量约占产生量的一半,但该比例在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清运量约为1.55亿吨,且平均每年以3%左右的速度递增,且经过简易处理的生活垃圾,自2003年以来连年增长,再加上未清运的生活垃圾,使得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存量仍在快速增加,目前城镇生活垃圾的历年堆存量已达到60多亿吨,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2006年,中国进行无害化处理(主要通过填埋、堆肥和焚烧等手段)的城市垃圾量为7872.6万吨,少于200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3.05%,高于2005年。2010年,中国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将达到60%以上,届时预计城市垃圾处理行业规模将达2000亿元左右。2003-2006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处理量、处理能力、简易处理量以及未处理量统计如下表1。
表1:2003-2006中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处理量、处理能力、简易处理量以及未处理量统计

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无害化处理量/清运量*100%;未处理量不包含未清运垃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各阶段及其特点
我国垃圾处理技术研究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许多城市仍是进行简易堆填处置垃圾,给周围的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造成了城市周围垃圾成山、蚊蝇孽生、污染环境的状况。我国垃圾处理主要经历七五~十一五等五个阶段,在这期间通过国家科技攻关、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等科研项目的实施,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堆肥、卫生填埋、焚烧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垃圾处理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七五期间: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是集中在堆肥方面,填埋技术和焚烧技术主要是借鉴国外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自主研发了一些适合我国垃圾情况的处理工艺和设备。
八五期间:1991年国家建设部、国家科委《关于加强城市垃圾处理科学技术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我国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为:近期内应着重发展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处理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焚烧与综合利用技术。医院和其他危害性大的垃圾,应专门收集并采取集中焚烧处理技术。重视开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容化、资源化的总目标”,明确提出了“三化”的原则。在此期间,我国现代垃圾处理技术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和学术界主要是致力于通过科技攻关,建设示范工程,然后进行全国范围的推广。
九五期间:在此期间,城市生活垃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以及“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技术标准和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政策、管理体系以及技术标准得到了极大的完善。并且由于国家投资倾向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环卫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研制了大批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以及处理关键技术设备。
十五期间:在此期间,国家加大了对生活垃圾处理的投资,环卫行业科技取得显著的发展,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国逐渐形成了适宜本国垃圾性质的处理技术和运营方式。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首次支持启动了四个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面的研究项目:“城市生活垃圾生态填埋成套技术与设备”、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成套技术与设备”、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此四个项目研究的开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垃圾处理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垃圾处理的投资。一批较高标准的卫生填埋场建成并投入运行;人口密度高的许多地区,圾焚烧处理在此期间得到了较快发展;城市垃圾堆肥处理正在经历停滞甚至萎缩的历程。
3 垃圾填埋、焚烧、堆肥等几种主要处理方式的发展历程
中国主要的城市垃圾处理技术有填埋、堆肥、焚烧3种,而综合处理技术在中国发展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