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果与分析
2.1渗滤液水质特征分析
表1监测数据表明,渗滤液有机物浓度CODcr值在1.5×103~11×103mg•L-1范围内,浊度范围为500~900NTU,色度64~1024倍,pH值偏碱性,介于7.2~8.8之间。6月份进入夏季,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填埋场内垃圾的厌氧分解速度加快,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分解成有机酸后再分解成低脂肪酸,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进入渗滤液,使渗滤液各项污染物浓度达到最高,CODcr为1.08×104mg•L-1,浊度891NTU,pH值达到7.22最低值,此时渗滤液浓度高,颜色深,有极强的腐臭气味。8月份,雨水比较集中,渗滤液产量较大,在雨水的稀释作用下,污染物浓度下降,CODcr为3.96×103mg•L-1,浊度720.5NTU,pH值为8.07。9月份,气温开始下降,垃圾厌氧分解作用降低,在雨水的进一步稀释下,CODcr降到最低1.54×103mg•L-1,此时渗滤液的pH值为全年最高8.75。12月份,进入冬季,雨水开始减少,垃圾分解产生的有机污染物得不到稀释,CODcr浓度开始上升,渗滤液的色度降低,腐臭味减少,3月份渗滤液的色度最低为64倍,浊度为509NTU。
表1渗滤液水质特征全年监测结果

2.2垃圾成分对渗滤液CODcr的影响
2.2.1垃圾中易腐有机成分对CODcr的影响
垃圾中易腐有机物主要为动、植物残体等。由图1可看出,易腐有机物在夏季和冬季含量较高(数据见表2)。这是由于夏季温度较高,肉类,蔬菜易腐烂;而冬季恰是我国春节,肉类,蔬菜消耗量也较大。与表1中渗滤液CODcr的季节变化相比,垃圾中有机成分的变化趋势与渗滤液CODcr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8月份有机物含量最高,渗滤液的CODcr值在6-8月份达到全年最高。在此过程中,8月份渗滤液的CODcr值比6月份有大幅降低,这主要是因为6月份后进入雨季,雨水作用下稀释渗滤液所致。

图1垃圾有机成分对CODcr的影响
2.2.2垃圾含水率对CODcr的影响
垃圾含水率是影响填埋垃圾降解速率的直接因素。太原新沟垃圾填埋场垃圾中有机物百分含量小于50%,含水率大部分约在40%~50%之间,较适于微生物的降解作用。由图2可看出,7-9月份垃圾中含水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这段时间温度较高,填埋场内垃圾厌氧分解加速所致。这一过程造成渗滤液产生量加大,其CODcr升高。
2.2.3垃圾中C,H,O,N元素对CODcr的影响
C、H、O、N元素是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由图3可以看出,它们与有机物的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3月份含量最低,8月份含量较高。由于北方冬季有燃煤取暖的习惯,导致C、O元素在冬季的含量也较高;受秋季蔬菜丰富和枯枝落叶的影响,垃圾中的N元素秋季含量较高(数据见表2)。这些元素含量的升高对渗滤液CODcr值的增加有较大贡献。
2.3渗滤液对大麦和蚕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2.3.1垃圾渗滤液对大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图2垃圾含水率的月份变化趋势

图3垃圾中C,H,O,N元素的月份变化趋势
表2生活垃圾的物理化学成分季节变化表(%)

表3渗滤液对大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当垃圾渗滤液CODcr值达到320mg•L-1时,开始对大麦种子的萌发产生抑制作用,浓度越高发生抑制作用越强。处理24h时,CODcr1600mg•L-1处理组萌发率最低。在处理24~72h间,CODcr80~800mg•L-1处理组的萌发率均有所提高,缩小了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72h后不同处理组之间大麦种子的发芽势无明显差异;而CODcr1600mg•L-1处理组24~48h间,萌发率有所增加,48h后萌发率基本未发生变化,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结果表明,高浓度垃圾渗滤液处理能够阻滞大麦种子萌发,推迟种子发芽,部分种子不能萌发;且抑制作用对时间有依赖性,即处理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