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韩庄垃圾填埋场;总图;建筑;设计
大韩庄垃圾填埋场是2003年度天津市人民政府改善城乡居民生活20件实事之一,是继天津市北辰区双口垃圾填埋场、西青区潘楼垃圾转运站、东丽区贯庄垃圾综合处理厂后的又一座现代化城市垃圾处理中心。本工程获得2006年度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笔者作为总图与建筑专业的主要设计人,在这里谈谈该项目的设计思路。
1项目概况
天津市大韩庄垃圾填埋场位于天津市津南区南八里台乡与西青区交界的大韩庄,二八公路以南,西以赤龙河为界,排咸河西北方向,距津港公路约2.2km。项目建设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800t,最低使用年限为12a。整个场区占地面积约66.67hm2,场区建筑总面积为2793m2。
2场区总图设计
场区局部平面示意见图1。

图1大韩庄垃圾填埋场场区局部平面示意
2.1场区分区
大韩庄垃圾填埋场按功能特点划分为2个区,即管理区和填埋作业区。2个区通过绿化和天然水面隔离。
管理区位于场区的东侧,处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口。在管理区内建/构筑物成组布局。根据使用要求分成2组建筑:其一,将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值班休息室、职工食堂以及浴室等功能建筑合为一体,称之为业务用房;其二,将机修车间、车库、库房组成一体,称之为附属用房。
这样设计既避免了建筑物过于零散、单调,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又便于管理和使用。深井泵房根据工艺要求设计,附带地下室,并与消防水池邻建。几幢造型新颖的建筑物与绿化、广场、道路形成了优美舒适的环境。
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保留并充分利用了场地中的天然坑塘,使管理区被大面积天然水面环绕,远离填埋坑,不会受到填埋作业的不利影响,从而使管理区拥有良好的办公环境。
填埋作业区是工程的核心区域,处于整个场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口。该区建有填埋坑、门卫室、地磅房及洗车加油棚、污水处理车间、调节池、污水处理池等建/构筑物,以及为垃圾填埋作业所设置的覆盖土堆场。
2.2场区出入口的确定
整个场区设有2个出入口,管理区和填埋作业区各有1个出入口,人流、物流互不干扰。
2.3场区建/构筑物布置
管理区出入口和填埋作业区出入口各设1个门卫室。
业务用房是填埋场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其与外界应有便捷的联系,设计为南北朝向,布置在场区用地东侧,靠近场外道路。为了使场区出入口处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业务用房主入口立面朝向场区出入口和场外道路,业务用房和出入口围墙之间留出进深大于35m的场地做大面积绿化。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将附属用房和深井泵房设在业务用房的南侧,形成主次分明,相互对话的一组建筑,便于使用和管理。
填埋作业区内的地磅房及洗车加油棚布置在业务用房的西侧,在进场路一侧设置地磅,出场路则穿过洗车加油棚,卸下垃圾的空车在此冲洗加油后离场。车辆进出流线顺畅,互不干扰。
地埋式柴油罐布置在业务用房和洗车加油棚之间的绿地内,这样可以同时为汽车加油机和业务用房内的燃油采暖锅炉供油。
污水处理车间、调节池、污水处理池布置在填埋坑东南角外,渗沥液收集管的出口位置,远离管理区。
2.4场区交通运输及道路系统
通过道路系统将厂区各建/构筑物有机地连接起来,以满足生产、管理、消防的需要。场区管理区和填埋作业区各自设置独立道路系统。
从物流出入口至填埋作业区并沿填埋坑上坑口做环场道路,设计标准宽4~9m,砼路面,道路转弯半径最小9m。
作业道路(马道、盘山道)为车辆进入填埋作业面设置的临时道路,设计标准为泥结碎石路面,道路宽6.0m+2×0.5m(路肩),坡度不大于7%。
2.5场区绿化
场区的绿化采取沿路边、沿围墙边、沿建/构筑物周边种植与管理区成片绿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地面草皮、低矮灌木、高大乔木相互结合,形成立体式防护。同时管理区集中绿地可配种一些景观树和花卉,使整个场区得到绿化、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