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活垃圾;现状;处理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位于四川省中部,东西长192km,南北宽166km,总面积1.26万km2。全市行政区现辖8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龙泉骚区、青白江区)、4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8县(金堂县、双流县、温江县、郸县、新都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成都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金融、科技中心、交通和通讯枢纽。
城市生活垃圾是城市重要的环境问题。是社会一大公害。为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成都市政府已将垃圾处理列入议事日程,为此本文对成都市生活垃圾的来源、产量、特征以及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成都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1成都市生活垃圾现状
1.1生活垃圾来源
成都市生活垃圾主要来源于:(1)居民生活垃圾.主要是易腐有机物、纸张、塑料等,其组分受季节的影响较大;(2)街道保洁垃圾,主要是落叶、包装物、灰土等:(3)社会垃圾,主要指由机关、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垃圾,该部分垃圾以包装物为主。
1.2生活垃圾产量
据统计,成都市目前日产生活垃圾约5500t,其中中心城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3200t,区(市)县城区(政府所在地)l300t,除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外所有建制镇1000t。可见中心6城区垃圾产量占全市58%以上。从表1可以看出,成都市市区生活垃圾产量在逐年递增,年增长率在2%~15%,增长最快的是2003~2004年。垃圾产量增多的最直接因素是人口的增长(成都市区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2%),还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
表1成都市区生活垃圾产量

1.3生活垃圾特征分析
1.3.1物理组分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生活垃圾物理组成中有机物含量最大,占60%左右,且在缓慢递增;灰土、瓦砾等无机物组分的量在逐年递减,这主要是由于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和城市气化率的提高:可回收物的量也在逐年递增,其中纸类、塑料的增长较明显,资源回收价值较高。
1.3.2热值与含水率从表3可以看出,含水率与热值基本保持相对关系,含水率高的月份对应的热值低,含水率低的月份对应的热值就高,2004年热值平均为5631.6kJ/kg,达到了垃圾焚烧低位热值的要求因此,可以通过焚烧发电来实现成都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垃圾中可燃组分的含量(纸类、织物、植物、塑料等)决定热值的高低,由于近几年可燃组分的量在逐年升高,所以热值也将随之升高。
表2成都市区生活垃圾物理组分现状

表3成都市生活垃圾热值与含水率

2成都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生活垃圾收运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成都市生活垃圾基本上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收集方法主要采用生活垃圾袋装化、垃圾桶及垃圾收集站的模式。即居民将生活垃圾装袋后投放到垃圾桶(箱)内,由人力车送往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压缩房;运输上采用国内外较先进的压缩式运输方式,压缩式运输可节约运输费用,利用环境卫生,也为垃圾的卫生填埋带来方便。从表2可以看出,可回收物的含量逐年递增,若将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瓶等可回收再生资源混入垃圾中,不对其回收利用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混合收集增大了生活垃圾的运输量,增大了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度,不利于垃圾的后续处理处置。
相对于混合收集,分类收集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节,是实现垃圾三化的必经之路。成都市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应从各方面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的工作。
2.2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成都市区的生活垃圾处置方式主要是填埋处置,即送往成都市龙泉驿区的长安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置。其他县级市、县的处置方式见表4,从表4可见,成都市生活垃圾处理状况欠佳,处理方式单一,主要为填埋处置,现有的简单的垃圾填埋场或堆放场大多已趋于饱和,填埋方式也未达到卫生填埋的要求.对周围的大气、水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垃圾产量的逐年增加,当填埋场再次达到饱和时,必须寻找薪的场地销纳垃圾。因此,仅靠单的填埋处置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的要求。
表4成都各县级市、县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