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因此,填埋场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二次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严格做到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并且应与当地的空气防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生态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的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填埋场地在填埋前应进行水、空气、噪声、蝇类滋生等的本底测定,填埋后应进行相应的定期污染监测。在污水调节池下游约30m、50m处设污染监测井、在填埋场两侧设污染扩散井,同时在填埋场上游设本底井。
1、对蚊蝇害虫的防治措施
蝇类滋生严重影响填埋场职工和临近村民的生活,是公众对填埋场环境污染反应最强烈的问题。所以,防止苍蝇、蚊子的滋生应是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控制标准为苍蝇密度控制在10只/(笼•天)以下。具体灭蝇措施如下。
(1)垃圾清运,应采用压缩式密封车辆以减少苍蝇的滋生。
(2)严格卫生填埋工艺的落实。即每天填埋的垃圾必须当天覆盖完毕,这能有效控制苍蝇的滋生。
(3)对场外带进或场内产生的蚊、蝇、鼠类带菌体,一方面要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喷药消杀,另一方面加强填埋工序管理,及时清扫散落垃圾,及时清除场区内积水坑洼,减少蚊蝇的滋生地。
(4)对垃圾暴露面上的苍蝇,一般采用药物喷杀,喷杀时机最佳应选择在早晚黑暗天进行,但要注意药物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还可用引诱的花蝇药物诱杀。在填埋场种植驱蝇植物,也是有效控制苍蝇密度的方法。在填埋场生活区,室外可采用低毒低残留药物喷雾和诱杀剂杀灭,还可用捕蝇笼诱捕,室内可采用粘蝇纸。
2、飞尘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填埋场内飞尘及漂浮物的产生途径是垃圾在装卸、填埋时扬起大量的尘土,主要是灰土、塑料制品等轻薄垃圾随风飞扬,随着场内运输车随走随飞、散布至场内外很大范围。
飞尘的控制可采取下面几项措施:①配备洒水车辆,对场内道路及作业区采取定时保洁降尘措施;②填埋场内作业表面及时覆盖;③种植绿化隔离带控制飞尘扩散;④对正在进行作业区的四周设置2.5-3m高的拦网,控制轻质垃圾飞扬。
3、环境监测项目、内容
根据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93-2003)要求,填埋场环境监测项目应包括渗滤液、大气、臭气、填埋气体、地下水、噪声和苍蝇密度。另外还要对进场垃圾成分、垃圾堆体沉降性、消杀药物残留物和垃圾压实密度进行监测,同时,在垃圾填埋场开始运行前要进行填埋场的本底环境监测。
3.1大气监测
每月一次,每次布点4个:大坝(污染区)2个,管理中心(侧下风向)1个,污水处理站(正下风向)1个,监测方法按《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监测项目:总悬浮物、甲烷、硫化氢、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3.2填埋气监测
一般要随时监测,根据各自条件不同可适时调整,采样点在气体收集输导系统的排气口和甲烷气易聚集处,监测项目: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氧气、甲烷、硫化氢、氨。
3.3地下水监测
根据当地气候情况,按丰、平、枯水期每年不少3次,监测点不少于5个进行,监测点:1个环境本底井,2个污染监视井,2个污染扩散井,监测项目:PH值、肉眼可见物、浊度、溴味、色度、总悬浮物、化学需氧量、硫酸盐、硫化氢、总硬度、挥发酚、总磷、总氮、胺、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铅、铬、镉、汞和砷。
3.4渗滤液监测
调节池的渗滤液为取样点,规范要求一月一次,但一般根据渗滤液处理和当地降雨情况进行调节监测频率,监测项目:PH值、色度、总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硬度、总磷、总氮、胺、硝酸盐、亚硝酸盐氮、大肠菌群、细菌总数、铅、铬、镉、汞和砷。
3.5处理后渗滤液尾水监测
应在当地环保部门认可的排放口取样,一般一日一次,监测项目:色度、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数、总铅、总铬、总镉、总汞、总砷和六价铬。
3.6垃圾进场成分监测
按规定每月一次,但由于垃圾成分变化大,取样随机性高,因此,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大监测频率,如示南昌市麦园垃圾处理场垃圾成分测定表
南昌市麦园垃圾处理场垃圾成分测定表

测试人:
3.7苍蝇滋生密度监测
根据当地气候和苍蝇活跃的季节进行测试,一般当气温持续低于5摄氏度时每月一次,其余月份二次,布点按各地情况而定,如示南昌市麦园垃圾处理场苍蝇滋生密度监测。
南昌麦园垃圾处理场苍蝇滋生密度监测原始记录

注:执行标准《生活垃圾填埋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