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2-1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典型工艺流程
2、称重计量管理
城市垃圾清运车由城区各地进入填埋场,必须先经过填埋场的地磅房称重(刷卡、每车一卡、全程录像监控)后方可沿指定线路进入指定作业区倾倒,倾倒完成后,经清洗干净方可刷卡换票出场。地磅房计量电脑储存每日每辆垃圾清运车的净清运垃圾量、运输单位、进出场时间、垃圾来源及性质,同时计算累计出每日全市各清运公司及各车的垃圾量,并储存原始数据于资料库,为政府核拨计算各清运公司的年度经费和垃圾场年度经费提供依据。同时,可通过每年每月的垃圾量反映出当地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增减趋势,为日后垃圾的处理处置提供科学的原始数据。另外,地磅房应与垃圾场环境监测人员配合不定期的对进场垃圾进行垃圾成分的检测,发现违禁废物严禁进入填埋库区,并及时上报场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填埋作业与管理
3.1 填埋作业准备
一是填埋场对作业人员应经过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熟悉填埋作业要求及填埋气体安全知识。运行管理人员应熟悉填埋作业工艺、技术指标及填埋气体的安全管理;
二是制定完备的填埋作业规程、填埋气体引起火灾和爆炸等意外事件处置预案;
三是应根据填埋区域地形制定分区分单元填埋作业计划,分区应注意采取有利于雨污分流的措施;
四是按设计要求完成填埋作业分区的工程设施和满足作业的其他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
五是填埋作业区应设置雨季卸车平台,并应准备充足的垫层材料,以确保填埋作业全天候运行。
六是应按填埋日处理规模和作业工艺设计要求配置装载、挖掘、运输、摊铺、压实、覆盖、消杀等作业设备。
3.2 填埋作业要求
①垃圾填埋应采用分区、分单元、分层作业方法进行。分区是指管理者应根据填埋库区的地形,划定若干个片区。每个片区确定若干个填埋单元,每一单元的垃圾高度一般为2—4米,最高不得超过6米。单元作业宽度应根据垃圾进场高峰期车辆数量和作业设备的情况来确定单元宽度,最小宽度不宜小于6米,单元的坡度不宜大于1:3。每一单元作业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盖,覆盖层厚度宜根据覆盖材料确定,土覆盖层厚度宜为20—25㎝;每一作业区完成阶段性高度后,暂时不在其上继续进行垃圾填埋时,应进行中间覆盖,土覆盖层厚度宜大于30㎝。分层是指垃圾倾倒后要进行摊铺,摊铺厚度应根据压实设备性能、压实次数及垃圾的可压缩性确定。厚度一般不超过50㎝,压实次数不少于3—4次,确保垃圾压实密度大于600公斤每立方米。垃圾摊铺、压实是填埋作业工作中一道重要的工序。实施有效的压实作业,可明显增加填埋量,延长填埋区使用年限;减少垃圾孔隙率,有利于形成厌氧环境,减少渗入垃圾的降水量及蝇、蛆的滋生;有利于车辆进入作业区及沼气资源的开发利用。
②垃圾推填摊铺作业方法有三种:上行法、下行法和平推法。上行法压实密度强,但设备损耗大、耗油量多、成本较高、作业难度较大;下行法压实密度强、设备损耗小、耗油量少、成本较低;平推法使操作面前部形成陡峭的垃圾断面,垃圾堆体稳固性差、压实密度达不到要求,难以形成堆体坡度的要求,此方法为错误作业法。(图2—2)

图2—2
③覆盖的目的是控制疾病、防止垃圾飞扬、臭味散发和蚊蝇滋生,同时又是控制雨水直接进入垃圾堆体,增加污水处理量及运行成本。覆盖分为日覆盖、中间覆盖和终场覆盖。日覆盖土层厚度为20—25公分;中间覆盖土层厚度大于30公分;终场覆盖,排气层应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大于30公分,防渗粘土层厚度30公分,排水层宜采用粗粒或多孔材料,厚度为20-30公分。如终场绿化需再覆盖营养土,厚度应根据种植物的根系深浅确定,厚度不小于15公分。
4、填埋设备的配置
为了使填埋场日常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填埋场应该配备完整的填埋机械设备。表2-1列出了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列出的主要大型机械设备的配置要求。
表2-1 填埋场主要大型机械设备配置要求

注:1、卫生填埋机械使用率不得低于65%。
5、填埋场气体导排与防爆
5.1 填埋场气体的产生、组成与性质
垃圾填埋场可以概括为一个生态系统,其主要输入项为垃圾和水,主要输出项为渗滤液和填埋气体,二者的产生是填埋场内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填埋场气体主要是填埋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产物,其中填埋气体主要含有氨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硫化氢、甲烷、氮气和氧气等,此外,还含有很少量的微量气体。填埋气体的典型特征为:温度43-49℃,相对密度约1.02-1.06,为水蒸气所饱和,高位热值为15630-19537kJ/m3。填埋场气体的典型组分见表2-2。当然,随着填埋场的条件、垃圾的特性、压实程度和填埋温度等的不同,所产生的填埋气体各组分的含量会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