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由于具有建设和运行成本低、设备简单、易于维护等优点,用该技术处理渗滤液再近几年得到了一定应用。
人工湿地对处理BOD/COD<0.05的“老化”渗滤液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同时芦苇湿地对氨氮去除效率也很高。人工湿地的缺点是战地面积大,负荷低,不适合对高浓度(COD和BOD)渗滤液进行处理,一般可做为渗滤液深度处理的方法,也可对封场后的渗滤液进行处理。
3.4 蒸发处理
蒸发法主要在废水尤其是放射性废水的处理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它是利用外加能量蒸发废水中的水份,使其体积大大缩小。国内外关于渗滤液蒸发技术公开发表的文献很少。
与传统处理工艺相比,渗滤液蒸发工艺对渗滤液的性质变化适应性强,包括BOD、COD、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及进料温度等的变化。一般来说,渗滤液蒸发系统只对pH值较敏感,目前开发的蒸发器主要有热交换器式、浸没燃烧式和喷淋式三类。
4. 渗滤液处理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控制和处理是保证固体废弃物的长期、安全处置的关键因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在建设大批的填埋场,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以填埋法为主。因此,对渗滤液的处理的研究至关重要。根据目前渗滤液处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渗滤液处理研究应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
4.1 促进填埋垃圾稳定化研究
促进填埋垃圾稳定化,不仅可缩短填埋垃圾的稳定化时间,提高产气速率,而且可以缩短渗滤液产生周期,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改善渗滤液的处理难度。
4.2 经济有效的处理新方法研究
渗滤液处理方法各具有点,但也都有局限性。应围绕渗滤液的氨氮浓度高和可生化性差的两大特点和难点,进行投资省而效果好的处理技术的研究,这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目前反渗透法较之其他方法工艺而言,工艺简捷且效果很好,但处理成本高的问题尚待研究解决。
4.3 因地制宜,进行适宜性工艺研究
不同地域的地理位置、地质结构、气象以及垃圾成份等条件的差别导致渗滤液的质和量都可能产生很大的差异,因此,渗滤液的处理方法不是千篇一律,也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研究适宜性、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和工艺。如对北方降雨量少而蒸发量大,渗滤液回灌法经济有效;而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却有利于人工湿地的开发和应用。
4.4 渗滤液产生的深层机理研究
对于渗滤液产生机理,目前只是基于一定的定性认识,而在对其动力学特征等深层机理的研究方面非常薄弱。而这些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渗滤液处理方法的研究和开发,甚至在渗滤液产生前端通过简捷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行处理,或者人为引导其朝有利于进一步控制和处理的方向发展。如果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可从根本上简化渗滤液的处理。当然这既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