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基于对包装废弃物与电子废弃物不同特点的分析,本文认为,必须根据电子废弃物的自身特征,在收费标准和回收方式这两方面对DSD加以调整。
(3)在收费标准方面,DSD的统一收费标准法并不适用于品种繁多、结构复杂的电子废弃物。应进一步将电子废弃物划分为若干大类,分别设置不同的收费标准,一方面便于计算收费额度,另一方面有助于整个产业贯彻循环经济的“3R”原则。
(4)在回收方式方面,考虑到我国国情,现阶段应采取以押金制度为主体的回收模式。从回收成本和回收率出发,建议采取消费者通知公司上门回收的方式。本文对回收方式只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如何确定最为有效率的回收方式,还有待于定量的成本收益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宝灵,张恩栋,李婷婷,赵琦,王冰,等.国内外电子垃圾回收利用比较研究与管理对策[J].广东化工,2006,33(7):90-94.
[2] 白振光,王成伟,李冠伦.电子垃圾现状及处理对策[J].舰船防化,2005,(4):10-13.
[3] 马荣.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概况[J].中国环保产业,2005,(5):43-46.
[4] 穆紫.德国Duales公司及其“绿点”回收体系[J].国外塑料:2002,(1):31-33.
[5] 戴宏民.绿点公司和废弃物资源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0(1):7-11.
[6] “绿箱子”生机勃勃—六手机厂商加入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J]. 北京电子,2006,(5):3-4.
[7] Hicks,L.Exploring options for individual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for waste from private households for the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Directive[J]. Electronics and the Environment,2005.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16-19 May 2005:49-53.
[8] 张烨.论绿色押金制度[J].中国环保产业,2006,(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