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了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理念和经验,广州市市容环卫局及市相关部门等人一行赴苏州市光大国家静脉产业示范园,进行了考察和经验交流。赴考察的单位有市环卫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环卫研究所、市废管中心、广环公司。考察中听取了苏州市市政公用局关于苏州生活垃圾处理情况和产业园的介绍,并进行了内容丰富的经验交流。
一、苏州市生活垃圾处置和光大国家静脉产业示范园情况简介
2007年底,苏州市生活垃圾产生量3400吨/日,主要依靠毗连的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七子山填埋预计于2008年底达到设计标高,目前准备在原址上进行扩容,新增填埋库容800万立方米,设计处理规模1600吨/日,使用年限16年。焚烧发电厂于2004年建成投产,投资约5亿元,焚烧炉排采用比利时Seghers-Keppel机械炉排炉,处理规模1000吨/日,该项目目前已在扩建,扩建规模为1000吨/天。同时,为了集中处理餐厨垃圾,在填埋场周边已开工建设处理规模20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预计投资6000万元。
在毗连的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厂、工业固废填埋场等设施的基础上,苏州市提出整合资源,建设国家静脉产业园的规划思路,目前正在实施,有望明年获得授牌。国家静脉产业园规划至2020年,总投资约50亿元,由光大集团冠名。园区包括核心区和扩展区两大部分,核心区面积约1.4平方公里,扩展区面积1.8平方公里。核心区主要是以生活垃圾处理为龙头,整合现有的生活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厂、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填埋气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厂和在建设中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以及规划中的垃圾分拣预处理中心、焚烧炉渣综合利用厂、污泥处理设施等形成互补型产业园区。扩展区主要是划定周边受影响的范围,苏州市政府计划投资3亿元,在两年内完成七子山地区1.8平方公里范围内居民的整体搬迁,搬迁后扩展区内规划建设生态园。
按规划总体构想,苏州市静脉产业园将建成集垃圾处理基地、研发中心、生态园、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基地四大功能,环境优美的工业景观型——静脉产业园区。目前该产业园规划正完善中,尚未开展规划环评工作。
二、值得学习和借鉴要点
(一)先进的理念、系统的规划、政府的重视,造就静脉产业园。
苏州市通过借鉴新加坡和日本的先进理念,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在苏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政府领导牵头组建产业园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整合毗连的生活垃圾填埋、焚烧厂、工业固废填埋场等设施,规划形成以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为主,其它固体废弃物处理相给合的产业园。
(二)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的便利,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程和节约垃圾运输成本。
七子山距苏州市中心约13公里,周边区域有原有的七子山填埋场、部队靶场、墓区、刑场、废宕口,以及少数居民点。苏州市在这一基础上对填埋场和周边区域进行改造,改变了未改造前的臭气、污水和粉尘等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的局面,得到当地居民的支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区域优势有利条件,不仅降低垃圾运输成本,而且在项目实施中,减少当地居民的反对意见,使项目较易实施。
(三)处理设施的整合即产业园模式,更有利于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彻底改善该地区的环境面貌,减少社会矛盾。
将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整合在一处,并对周边居民进行搬迁,一是大大改善了原有设施对环境污染影响;二是设施相对集中减少多处建处理设施的负面影响,也能有效集中控制污染源的扩散和达标处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三是扩展区内的居民搬迁后,产业园对周边的影响基本上被控制在扩展区内,将大大减少周边居民的投诉和一些社会矛盾。
(四)互补型园区经济,降低成本消耗,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在以生活垃圾处理为龙头的带动下,配套垃圾分拣、焚烧发电、焚烧炉渣制砖、填埋处理、填埋气发电、危险废物处置、污泥处理相关设施,形成产业互补,不仅实现共享资源,大大减少物流运输成本,提高处理系统安全,也将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五)在项目征地操作中,按城乡一体化思路,以市场化和土地换社保方式进行合理安置。
在项目征地中,对农民房屋按市场价补偿,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城镇社保(专有留用地取消),并对设施用地设置核心区和扩展区,核心区严格控制无关项目建设,扩展区逐步搬迁受影响群体。
(六)建成生态园区和环境保护宣教基地,实现社会互动。
该园区将建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园区,可为周边居民提供活动、休憩场所。形成的环境保护宣教基地,不仅可促进宣传教育、培训的工作开展,也起到示范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实现社会与政府互动。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规划和建设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具有重要意义。
抓紧规划和落实好我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仅是现阶段的紧迫问题,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创建广东省“首善之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民生政策的重要举措,对全市环卫事业和广州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垃圾治理向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是农村垃圾治理的体系升级,必须构建一个与农村垃圾分类相匹配的实操方案,夯实农村垃圾分类处...
[详细]
2021-08-17
中国环卫科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