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餐饮垃圾认识
1.1餐饮垃圾的含义
所谓餐饮垃圾是指厨房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和餐桌上吃剩的食品,是居民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活废物,前者和后者产生的垃圾在时下的餐馆各占50%。一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余称为“厨余”,而在饮食消费后的食物残余称为“泔脚”。前者成分主要为菜叶、果皮,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干基:约50%);后者以淀粉、蛋白质、脂肪为主,同时还表现出高含盐量(湿基:0.8%-1.5%)、游离态脂肪(干基:20%-30%)比重大的特点。餐饮垃圾主要包括:米和面粉类食品残余、蔬菜、植物油、动物油、肉骨、鱼刺等等。从化学组成上,有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等,其中以有机组分为主,并含有大量的淀粉和纤维素,无机盐中NaCl的含量较高,同时含有一定量的钙、镁、钾、铁等微量元素。餐饮垃圾来自于人类生活过程的各个环节。居家、旅行和聚会等过程都会产生一定量的餐饮垃圾。从垃圾产生的主要发生源看,居民区、宾馆、饭店和各类小吃店,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单位的食堂等是餐饮垃圾的集中排放场所。
1.2餐饮垃圾的特点
与一般城市垃圾比较,餐饮垃圾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产生量巨大
中国人还有一个坏习惯,请客吃饭或朋友聚餐,最后不剩下半桌菜,就显得没气派。虽然,干的、炸的可以打包带走,但大量剩饭菜还是倒进了垃圾桶。事实证明我国餐馆垃圾量远远高出外国餐饮业。资料显示,济南市医院、宾馆、饭店的3000多家食堂每天将产生200吨餐饮垃圾;2002年底,长春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大小饭店5500多家,按最保守的估计,每家饭店每天产生60kg餐饮垃圾,全市一天将生成餐饮垃圾30多万kg;目前北京近两万家宾馆、饭店、餐厅每天倒掉的剩饭菜约有6500t,仅每年产生的垃圾油数量已超过20万吨;据统计,仅青岛市区饮食业每天可产生300余吨餐饮垃圾。可见,餐饮垃圾的产生量巨大。
(2)含油,含水量大,危害特别大。一般餐饮垃圾的含油,含油,含水量达到50%以上。这个特点,使得对餐饮垃圾运用传统的填埋、堆肥或者焚烧方式处理难度较大,处理成本也比较高,环境污染也较严重。
(3)成分复杂,营养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容易腐败变质。餐饮垃圾的这个特点,使人们在资源匮乏的今天,逐渐认识到餐饮垃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果对餐饮垃圾进行循环利用,不仅能够解决环境问题,而且能够创造价值。
(4)餐饮垃圾问题的研究和实践是我国环保产业的薄弱环节。过去,由于人们生活水平较低,或者是重视不够,餐饮垃圾问题的研究和处理的历史较短,可供借鉴的成果和经验比较少。由于我国爆发了“非典”,口蹄疫、垃圾猪、垃圾羊等与餐饮垃圾有关的问题出现,才使人们认识到餐饮垃圾的危害。
1.3餐饮垃圾的危害
(1)餐饮垃圾混入城市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危害
我国大中城市饭店和餐馆比比皆是,每日都有大量残羹剩饭成为餐饮垃圾。在餐饮垃圾场所苍蝇成群,孕育着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这些垃圾由于处理不及时,夏季当日就已酸臭,造成污染。济南市环卫科研所不久前在山东大学微生物实验室首次对餐饮垃圾中微生物进行分析检测,发现有沙门氏菌、致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等菌落,这些细菌都是具有强烈感染性的致病菌,一旦在环境中扩散传播将导致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由于餐饮垃圾富含有机质,极易为各种病源微生物及各种携带病源微生物的蝇虫提供适宜的生长繁殖环境。餐饮垃圾中除了含有强烈感染性致病菌外,还含有多种有严重危害性的细菌:每克餐饮垃圾在自然状态下放置24小时左右,细菌含量即高达数亿个;酵母菌含量达到1千万个左右;霉菌含量较少,这与餐饮垃圾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长短有关,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霉菌含量显著增加;大肠杆菌的含量达到数万个活菌。大肠杆菌是人畜肠道内的条件致病菌,同时也是环境污染检测的重要指标,高含量的大肠杆菌说明餐饮垃圾存在较为严重的潜在危害性,对环境、人畜健康都构成相当威胁。
图1-1城市餐饮垃圾的生物型污染途径
餐饮垃圾混入城市生活垃圾中,会通过生物型污染途径,对环境中的水、气、土、生物等多种要素和人类的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图1-1给出了城市餐饮垃圾的生物型污染途径。
(2)“泔水猪”,“泔水羊”危害人类健康
利用餐饮垃圾直接喂猪可能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首先是餐饮垃圾腐败过程中经微生物发酵产生很多强烈刺激性气体,对猪的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可能引发猪呼吸道的各种疾病;其次高含量的细菌进入猪的肠道必然破坏其肠道微生物的菌群平衡,引发各种肠道疾病;用餐饮垃圾直接喂猪,大大增加猪感染各种其他疾病的机会,使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正常饲料喂养的猪成倍提高,而大量抗生素的连续应用还会造成严重的药物残留,垃圾中大量的油脂、胆固醇、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也会通过猪肉转嫁给人体。因此,人类如果食用了“泔水猪”,“泔水羊”,会对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