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设施落后。目前反映较突出的车辆乱停放,摊点乱摆设,垃圾乱仍倒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基础设施落后于人民生活和市容管理的迫切需要。车辆占道停放,居民垃圾大都倒在街道或巷道拐角,客观上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管理体制落后。涉及到城市市容管理的职能部门有八,九个,因为职能上存在交叉,导致职责不清,出现管理脱节。集中体现在建设和管理脱节,管理和服务没有与建设相衔接,缺乏及时有效的跟进服务;管理与处罚脱节,造成以罚代管,重罚款轻管理,只收费不服务;协调和监督与管理脱节,综合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协调不灵,监督乏力。
(三)市民素质落后。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里定居,很大程度上带来了农村生活中的习惯。加上市民长期养成的陋习,在城市化过程中一时难以扭转。市民的公共道德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很淡薄,认为城市管理是政策的事,市容环境好坏责任与自己无关,基于这种认识,形成不管屋外脏,乱,差,只管家里现代化的现实。公共场所脏,乱,差现象一时难以根除,公共设施经常遭到人为的破坏。围绕市容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坚持宣传教育为先导,管理服务为重点,依法治理为原则,牵住"牛鼻子",推准突破口,推动市容管理向经常化,规范化迈进。
(四)完善市容管理的措施
从宏观上考虑,城市市容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步骤有针对性的开展措:
(一)城市市容管理必须实行综合管理,即从城市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将涉及城市管理的事务和部门全方位地纳入城市管理体系,设立由各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单独的,实体性,指挥型的城市综合管理机构,如城市管理委员会或市政管理委员会,通过调整各职能部门的责,权,利关系,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作用,对城市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建立综合管理体制,是市场经济下搞好城市市容管理的客观要求。
(二)搞好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市容管理,必须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和法规法规:一是理顺市容管理体制健全行政规划与管理制度;二是综合管理城市的法规不健全,没有一套统一的,全国性的《城市管理法》必须补充,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为城市管理机构执法提供完备的法律依据,市容管理机构能够依法行政,照章执法,从根本上解决体制不顺的问题。城市市容管理现正面临着缺乏依据与依据无效的双重压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搞好城市市容管理,完善立法已是刻不容缓。
(三)搞好市场经济下城市市容管理,必须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现有体制下,城市市容管理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执法的综合性,权威性统一起来;二是如何使管理范围尽可能地覆盖到整个城市。专家学者就该问题提出了人民巡察制和社区管理相结合的两种管理模式,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从微观上考虑,针对市容管理对象的广泛性和特别性以及管理执法人员的复杂性和素养水平的差异性等特点,在市容管理过程中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
(一)抓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公德意识。思想上没有理性的认识,实践中便没有自觉的行动。必须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指导思想,广泛深入地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必须进一步宣传市容管理的法律,法规,规范市民的行为,让更多的人关心和参与市容管理,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二)抓管理服务,强化各项措施的落实。宣传是先导,管理服务则是关键,只有严格管理,优质服务,才能实现由突击性整治向经常化,规范化管理迈进:进一步明确职责,职能交叉的,划清责任范围,实行职能部门行政首长负责制;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完善管理措施和办法;建立和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三)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容管理条件。市容环境要达到标本兼治,必须创造必要的硬性条件,达到"堵""疏"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必须突出重点,着重优先解决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缓解市容管理中突出矛盾。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个人,集体对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
(四)抓"门前五包",打开经常性管理的突破口。"门前五包",即:临街住户(店户,单位)包各自门前的卫生,绿化,人行道板,摆放(停放),张贴(挂)。抓"门前五包"落实,也就抓住了规范市民行为与管理服务的结合部位,实行同奖同罚,连带责任制,把临街店户(住户,产权人),路段责任人,职能部门三者的责任,通过"门前五包"连在一起。落实"门前五包"既可以教育市民,让市民参与管理,又抓住了市容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有利于市民和职能部门互相监督。对促进经常化管理有推动作用。
(五)城市形象与市容管理的联系
综述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城市形象与市容管理在城市建设的实际过程中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政策制定的基础,行为准则的设置,体制的规划以及具体事实细则等个方面来说,都形成了其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各自的定位和概念上来看,城市形象的城市建设的软件,是外向型的展示;而市容管理更多的来说,还是建设的硬件,是内向型的修整。因此,在城市建设的步伐中,紧密的将两者完好的结合在一起,是开展大规模城市化运动的关键之一,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城市发展姿态以及模式,开创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高潮。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