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增强城市居民的凝聚力。通过富有个性的城市理念传播,城市文化建设及城区形象塑造,会把市民的精神凝聚到城市发展这一中心上来,增强市民的参与意识,并进而营造出人人为城市发展做贡献的良好氛围,推动城市的发展进步。深圳特区的拓荒牛形象就极大地增强了深圳市民的城市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深圳特区建设中发挥了助推器作用。
(3)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城市形象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广大市民的广泛参与。要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就要求市民具备文明的素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因此,通过城市形象塑造,可使市民养成热爱城市,保护环境,团结互助,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从而带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4)有助于吸引人才。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优良,富有活力的城市,必然会在人才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进而对各类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5)有利于吸引外资。在中国当前经济建设中,城市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而城市建设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难,招商引资成了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要吸引外商,就要有良好的城市形象,否则,就寸步难行。多年来,大连市取得了外资连年翻番的佳绩,这完全得益于其合理的,科学的城市形象建设。
(二)城市形象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当前,我国城市形象问题有:城市规划缺乏整体观念;城市建筑形式单一;城市园林绿化数量不足,水平不高;城市色彩杂乱无章;城市雕塑粗制滥造;城市文明不尽人意等等。如何解决城市形象问题,最重要的是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城市经营理念,而这其中关键在于营造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因其自身独特的潜能以及其附加在其他物质上的作用,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灵魂所在。法国著名学者潘什梅尔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一个灵魂。显然,这种气氛,特征和灵魂,就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纵观中外观代城市,其超越时空的辉煌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巨大张力,在于以浓厚的文化氛围去启迪,熏陶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发人们对民族历史的追怀和对未来的进取:城市文化是一种最先进的生产水平的代表,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和竞争的终极表现;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对外展示的形象代表;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特色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独有的文化来对城市的发展进程进行一个总体的规划和管理,必然就要求城市的文化有其最独特的一面,这一点同时也就要求了在治理城市各种已经存在的问题和策划前景的具体行为过程中,必须建立的是一个有着自己彰显身份表现个体风采的特色,这就是要求规划出有特色和个性的城市。因此在完善城市形象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着手:
(一)首先必须是正确的定位城市,并且以科学规划做为前提。要在竞争中体现出城市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取决于城市文化功能的定位。如何来定位一个城市,就必须从该城市的历史极其发展的轨迹甚至是与其有关的其他元素出发,从总体上来把握这个城市的风格。
(二)始终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管理城市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文化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酌贡献还在不断提高,把发展城市文化产业作为城市文化建设酌突破口,必将有力地推动城市文化建设及文化大市,文化大省的建设。
(三)建设个性化的城市就必须要以创作精品城市景观,树立文化偶像为重点。
(三)市容管理的特点以及问题所在
城市市容管理是城市的基础管理,是开展城市各项基本建设的基础。对市容市貌,社会秩序如何实行有效的管理,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难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应如何认识城市市容管理 首先,应该看到城市市容管理是城市的基础管理。1984年国务院《城市容貌标准》早已明确:市容包括城市的道路,建筑物,公共设施,园林绿地,环境卫生,广告设置,各种标志,贸易市场,公共场所等九大方面内容。可见,市容管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容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对其它方面的管理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和制约作用,因此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管理。城市市容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城市政府管理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城市市容管理是市场经济下城市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市容管理往往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对市容管理的认识存在片面性:或是将市容管理与环境卫生管理等同起来,把市容管理摆在专业管理的位置上,造成了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的混乱;或是将之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不惜以牺牲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牺牲市容来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或是重建轻管,在管理上舍不得投入,不能像上项目,搞建设那样保证应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致使不少地方出现管理经费不足,以罚款养队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市容管理的动态性很强而导致市容环境很容易出现反复。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落后":
版权声明
1、凡注明"来源:环卫科技网" 的所有作品(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本网站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环卫科技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环卫科技网及其所有公众号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环卫科技网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如需申请授权或投稿,请联系:15275181529(电话同微信),经授权后 ,方可转载并注明来源与作者。
3、如需商务合作,请联系:15550005077(电话同微信)。